手机版
1 1 1

天津: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海河外滩公园

  数据来源: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海河沿岸景观鸟瞰。

  视觉统筹:蔡华伟 张芳曼

  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史上,天津作为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曾经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天津也曾经历过辉煌,但其后发展速度却一度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

  2006年,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再次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焦点。天津的发展,也由此开启崭新的历史篇章。

  今年上半年,天津的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64.94亿元,同比增长14.1%,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求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发展动力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凸现。

  把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是国家对天津的定位和期待。如今,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宏伟的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国际港口城市——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7月初,天津港集团以煤码头公司全国劳动模范孔祥瑞命名的“孔祥瑞操作队”249名员工6年累计装卸煤炭1亿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千万元。

  2001年天津港实现了货物吞吐量超亿吨的历史性突破,成为我国北方第一综合性大港,驶入跨越发展的航道,提升了对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天津港每三年迈上一个亿吨的新台阶。2011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53亿吨,位居世界第四。

  天津港是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之一,目前主航道水深已达-21米,25万吨级船舶自由进出,3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桥头堡,天津港拥有3条亚欧大陆桥过境通道,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每月航班400余个,驶向世界各地。

  天津港对内辐射力强劲,腹地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全港70%左右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的省份。它在内陆腹地设立21个“无水港”,延伸出覆盖广大的物流网络体系。

  位于天津港东疆、我国规划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正从事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计划用5至10年,基本完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航运融资、航运交易、航运租赁、离岸金融服务等8项功能,建设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综合功能完善的国际航运融资中心。

  城以港兴。天津港每万吨货物吞吐量创造生产总值约194万元和17个工作岗位,港口每亿元的建设资金投入实现近万人的就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功能完善的国际港口城市需要具备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近年天津相继建成通车京津城际等3条铁路和京津二线等9条高速公路,地铁2、3、9号线年内陆续试运营,扩建天津火车站、新建天津火车西站交通枢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投入运营第二跑道,成为国内第四个双跑道运营的大型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2011年,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55万人次,根据“十二五”规划,2015年将达到1600万人次。

  天津拥有世界一流的大港和内外通达的海陆空服务功能,依托现代化国际港口,逐步发挥经济枢纽的作用。

  北方经济中心——

  聚集产业、资本、技术、人才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新中国的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电视机均诞生于天津。这让天津人引以为豪。

  如今,天津人津津乐道的不再是这些,而是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新一代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直升机、无人驾驶飞机、大功率机车、300万吨造修船和海上钻井平台、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中俄大炼油、新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不经意间,天津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质变。

  天津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逐步建立起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90.7%。

  依托先进制造业优势,天津逐步形成与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2011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由2006年的42.6%提高到46.1%。

  天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化部市和院市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85个、各类创新创业载体352个,打造了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十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成软件、新能源、中药现代化、环保科技、集成电路、高端重型制造、风力发电、高新技术服务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化基地,联合开发“天河一号”和“曙光星云”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天津还启动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3.02万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小巨人”企业达到1594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3%。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一直位居全国第三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03件,继续保持全国第三位。

  天津正在广泛聚合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与要素,搭建起保障区域经济活动和要素流动的载体,服务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生态城市——

  天蓝、地绿、水清、气净

  接纳蓄积工业废水40年、长期遭受重金属污染的3平方公里污水库,采用自主研发生态修复技术彻底根治,成为渤海之滨的新城——中新天津生态城最大的景观湖“清净湖”,演绎了一段传奇。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生态城8平方公里起步区初具规模,昔日不毛之地正变得生机勃勃。发展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节能降耗产业,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园也在这里建成。全域盐碱地绿化310万平方米,占绿化总量的1/3。包括污染底泥处理、河塘污泥吹填、盐碱地改良、雨水收集、可再生能源利用、全国最大智能电网、绿色建筑等一批生态环保节能技术在这里创新应用。

  近几年来,天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向全市公示并确定“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心城区和区县重点建设地区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

  天津连续奋战900天,对市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大街小巷,整修道路5370公里、建筑2.4万栋、社区943个,建成50公里夜景灯光体系,改造提升149个公园并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新建提升改造绿化面积1.5亿平方米,植树造林110万亩,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7.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目前,天津初步形成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格,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的宜居城市呼之欲出。

  2006年以来,天津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21.3%、9.6%、11.2%,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关停并转10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建成7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等5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全市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由现在的5%提高到15%,燃煤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由67%下降到55%以下。

  生产方式绿色循环,生态环境优美和谐,人居环境舒适良好,天蓝地绿水清气净——这是天津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新追求。她的深刻转型,正是今天中国科学发展生动的实践和缩影!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1日 09:29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汪蛟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