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做一名传播知识的蓝领专家

——记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有限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党支部书记孔祥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8月17日,孔祥瑞在检查煤炭传送带。

8月17日,孔祥瑞在检查煤炭传送带。

   8月15日上午11点,天津港煤码头7号、8号泊位已经没有停靠的船了,可码头的员工都还在忙着检修和维护设备。

  孔祥瑞像往常一样在码头上巡视着,摸摸这里听听那里,看看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今年57岁的孔祥瑞初中毕业就来到天津港码头工作,在生产一线工作40多年,他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港口工人成长为一名知识型产业工人、蓝领专家。

  “我们虽是工人,但对于码头的设备,不仅要会用,还要学会修理和维护。”孔祥瑞从进入工作岗位起就暗下决心学好技术。

  小到一个零部件,大到一项技术革新,孔祥瑞连吃饭的时间都在看书,“有时为弄懂一个部件我要看5本书,知道结构原理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知道怎么去维修和保养。”

  看了不少书,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摸索,孔祥瑞又开始琢磨对设备进行改造。

  2001年,天津港冲击亿吨大港时,孔祥瑞所带的操作队承担着装卸2500万吨货物的任务。还是这些设备和员工,可任务量增加了近30%。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孔祥瑞总觉得门机还有潜力可挖。他组织技术骨干集体攻关,使每台门机平均每天多干480吨,全年完成生产任务2717万吨,大大超过预定指标,当年为公司创效1600万元。该操作法得到了生产厂家的肯定,并被天津市总工会命名为“孔祥瑞操作法”。

  就这样,孔祥瑞从一个普通工人走上了发明创造之路,而且是越改越“上瘾”。

  “我有‘三必改’的原则:影响生产的必改、存在隐患的必改、不便检查保养的必改。”孔祥瑞总结道。

  2008年,孔祥瑞主编了全国港口第一本《系统设备故障维修技术指南》,将日常保养和维修的442项做法加以总结归纳,供一线工人操作使用。

  自己通过学习成为蓝领专家,孔祥瑞总觉得还不够,他意识到一个人成为专家并不足喜,只有职工队伍强大了,企业才能强大。“现在年纪大了,不能总在一线亲力亲为了,我想把我的技术方法留给员工们,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把队伍带出来。”孔祥瑞说。

  2006年10月,天津港惟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团队——孔祥瑞操作队成立了。

  “说实话,我们码头工人文化素质都不高,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创新意识都是问题。”为了带好队伍,孔祥瑞想了很多的办法:实施专人专机包保制度,就是把所有的设备包到个人并与工资奖金挂钩,鼓励员工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创新;对员工进行自助式培训,即根据每个员工不同的需求,每周用半天时间大家来交流培训。由于效果好,这些办法很快推广到了全国。

  就在不久前,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孔祥瑞操作队实现了自命名以来装船量超1亿吨的突破。现在队里的每个员工都成为了小小的发明家,“每当看到他们一项技改成功,我就会很欣慰很开心。”

  孔祥瑞一直有一个信念,“只要不满足就一定有创新,只要钻研就一定有收获,只要追求就一定卓越,只要熟练就一定精湛。”如今,他也把他的坚持言传身教给了他队里的每一名员工。

  作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两届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孔祥瑞用他的行动做出了表率,用孔祥瑞的话说,“模范就是干出来的,作为基层的党代表,一定要成为别人的榜样,把党的优良作风发扬下去。”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0日 09:06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