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廷·巴特尔:绿了草原 富了牧民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廷·巴特尔在草场上介绍他的科学养殖理念。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摄

  黝黑的皮肤、坚毅的表情,正在熟练地捆着刚打的牧草。看上去,他就是草原上最普通的一个牧民,谁又能想到,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政协副主席(兼)、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

  他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沙地草原嘎查一待就是38年。当有人问这个问题时,廷·巴特尔总是笑呵呵地说:“我是草原的儿子,这里有我的用武之地,让草原变得更绿,让牧民收入更高,让群众生活更好,是我的责任!”

  萨如拉图雅嘎查地处浑善达克沙地,曾是全苏木生态条件最差、经济最落后的嘎查。世纪之交,眼看着因为超载过牧和自然灾害,草场退化成了沙窝子,廷·巴特尔急在心里,“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也是子孙后代的命根子!”身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的他挨家挨户走访牧民,做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牧民“减羊增牛”,打造家庭式休闲牧场。

  为了让牧民信服,廷·巴特尔亲自示范。他把自己承包的6000亩草场用围栏分为六个区,实行四季轮牧,种树、种青贮、打井、补播草籽,还在房后建起了暖棚,夏季种菜,冬季接羔。他引进适应当地气候的欧洲西门塔尔肉牛与当地黄牛杂交,把自己家的150头牛减少到60头。由于提质增效,他家的牲畜虽然数量少,年收入却比周边牧民高出了好几倍。事实就摆在面前,牧民们信服了,坚定信心跟着他干。住在离廷·巴特尔家两公里外的云亮是廷·巴特尔家最近的邻居,他说:“书记家的养牛方式我都跟着学。牛在草场上自由吃草,渴了就自己回来,喝饱了又回到草原上。牛的头数少了,不用担心草场受到破坏,也就不用再花钱购买饲料。劳动强度减低了,收入比以前还高。”如今,在廷·巴特尔的带领下,嘎查50%以上的草场实施了标准化划区轮牧,牲畜改良比重达到97.9%,草原恢复了盎然生机。10年来,嘎查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倍。

  在萨如拉图雅嘎查,5口架着灯泡的生态鱼塘格外引人注意。一到夜晚,灯泡亮起,蚊虫被吸引而至,落入塘中,鱼儿“欢呼雀跃”,吃着营养丰富的“补餐”。这种既消灭草原害虫,又增加鱼产量的做法,是廷·巴特尔的又一个绝招。鱼塘让嘎查每年创收24万余元,每年户均增收2400元。

  嘎查境内有远近闻名的乌里雅斯台景区。在廷·巴特尔的鼓励下,10户牧民开起了“牧民之家”旅游点,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收入近150万元。他还组织牧民购买12台牛奶分离机和8台封口机,帮助牧民搞奶食品加工。如今嘎查70%的牧户从事奶食品加工,去年创收70多万元。2011年该嘎查人均非牧收入达4100元,占总收入的33%。

  今天,萨如拉图雅嘎查草原变绿了,牧民也富裕了。记者在廷·巴特尔以及周边牧民家里看到,家家都有暖气、太阳能热水器、抽水马桶、宽带、装有遥控门的车库……“我要让草原上的牧民既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还要有良好的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和质量一点不比城市差。”廷·巴特尔实现了他的诺言。

  2003年,廷·巴特尔当选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7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8年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60名农村人物”、“内蒙古自治区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记者 乔雪峰)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3日 09:04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