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常德盛:甘做群众幸福路上铺路石

——记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常德盛在稻田旁察看苗情。

  蒋巷村位于江苏常熟、昆山、太仓3市交界处,是常熟地理位置最偏僻的一个小村。46年前,这里曾是“家家住的泥墙草房,人均年收入不足70元”的贫困村、“光棍村”,如今这里已是别墅林立,风景如画,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富裕村。谈起这巨大的变化,村民无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

  常德盛1966年5月入党,同年9月任蒋巷大队大队长。那年,他22岁。回忆起第一次在两间茅草房召开全村会议的情形,常德盛笑着说,“那时候村里困难,穷得连条凳子都没有,村干部只好站着开会。”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就是那次会议,常德盛向村民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誓言,并拟定了改变蒋巷穷乡僻壤、穷土恶水面貌的计划。他带领村民,凭着一根扁担两个筐,平坟、开沟、填河、修路,持之以恒地实施规模宏大治水改土工程。历时20多年,蒋巷村将1700亩低洼田填高了1米多,建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旱涝保收吨粮田,成为全国闻名的产粮“大户”;建成了连片近千亩优质生态粮食生产基地,实现了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生态化种植。

  蒋巷村一跃成为苏州市3000多个行政村中的售粮“状元”,人均达1.3吨。为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常德盛拓宽发展思路,思考如何工业立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常德盛提出了“三业并举,两手齐抓,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可是,搞工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德盛他们刚开始尝试了不少项目,办过小土窑、小五金、小包装、小塑料等小企业,但都不顺利。

  听说泡沫延伸产品可做新型建材,常德盛立刻组织生产,并带头四处拓展市场。凭着一群“庄稼汉”的质朴和韧劲,加上过硬的产品,常德盛带着村民,发扬“千山万水走,千言万语说”的精神,常盛轻型建材很快成了用户青睐的名牌产品,常盛集团成为江苏省最大的轻质建材生产基地之一,常盛牌钢结构产品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和江苏省名牌产品,并获得上海钢结构项目最高荣誉奖——金钢奖。

  2010年,蒋巷村经济总量超过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978年的206元上升到2万多元。如今的蒋巷村,200幢别墅楼排列整齐,商贸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文化广场、老年公寓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早已成了令人羡慕的和谐幸福新农村。村民蒋玉英说,“我们蒋巷村就像人间天堂,空气里都有幸福的味道。”

  为保护生态环境,常德盛提出建设生态园。常德盛说,“蒋巷村发展旅游业,不仅仅是搞旅游,而是通过旅游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了解蒋巷村,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目前,蒋巷乡村旅游景区已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蒋巷村成为农业部评定的“中国十个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之一。

  村容整洁了,环境美化了,但常德盛仍不满足。在他看来,村风文明、管理民主、个性发展,实现“劳有丰得、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学有优教、病有良医”,才是心目中的幸福乡村模样。常德盛说,“当一天村书记,就要为百姓铺一天幸福路。”为此,蒋巷村制订村规民约,实行奖励制度;民主治村,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将村财政和村务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此外,蒋巷村还大力开展村民读书活动,让村民了解国家大事,增长知识;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增强村民法制观念;成立腰鼓队、健身操队等群众健身组织,文娱活动丰富多彩。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8日 06:03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