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海南 绿色发展拥抱世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天涯

东海岸动车组。

儋州峨蔓风电场。

南沙归来的渔民梁亚珍和孙女在一起。

数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局

海口市滨海大道。

  绿色,是海南的“主色调”,也是海南“最大的本钱”。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海南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性机遇。面对新的形势,海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符合海南实际的历史抉择——绿色崛起,即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优势产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行走海南,处处洋溢的生态之美,让人称羡不已。

  1999年,海南创造性地在全国第一个开展生态省建设。13年过去,从“生态立省”到“绿色崛起”,海南对科学发展的理解不断深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进双赢。

  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说:“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最大资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发挥和放大环境与资源的最大综合效应。”

  环境保护——

  绿色崛起的依托

  盛夏时节,走进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鹦哥岭。一路上,群山挺翠,绿波奔涌。“这里是海南岛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从2007年起,海南建立逐年增长的生态补偿投入机制,加大了保护力度。”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生态处的工作人员介绍,如今,保护区的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超过6000个/立方厘米,远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1000—1500个/立方厘米标准。

  应对环境资源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海南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回首历史,海南走过弯路。建省办特区之初,海南高歌猛进,提出工、农、贸、旅并举,喊出“工业强省”口号。在飙升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海南发展一度陷入低迷。痛定思痛,海南的决策者提出“生态立省”新思路: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1999年海南省人大通过《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和《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到2009年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承担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重大战略任务。今年,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鲜明提出: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由此,琼州大地奏响“绿色崛起”的主旋律。

  13年来,海南先后制定64项涉及生态省建设的法规、规章。在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海南森林覆盖率比5年前提高了8个百分点,达到60.5%,远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覆盖全省主要城镇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基本形成,垃圾无害化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6%和71.6%。

  今年7月31日,第二季度海南省环境质量公报公布: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级,99.6%的监测日环境空气质量为国家一级水平;94.2%的监测河段和16个监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水源地水质总体达标率为98.6%;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监测海域一类海水占89.5%。

  产业振兴——

  绿色崛起的支撑

  对海南而言,“绿色崛起”更深的内涵在于,并非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而是优良的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太小。

  10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要素资源、国家赋予的经济特区和国际旅游岛的开放政策,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省直管市县体制和人口相对较少等比较优势,形成叠加效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过去的10年,是海南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等生态型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全省经济总量增长4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5倍,三次产业比重从2001年的36∶23∶41优化到2011年的26.2∶28.4∶45.4。

  在海口观澜湖旅游小镇项目施工现场,建筑面积54.3万平方米的一期核心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包括观澜湖兰桂坊、丽兹卡尔顿酒店、万丽酒店等在内的绿色生态城市综合体已初具规模。近年来,邮轮游艇、森林探险、峡谷漂流、海底观光、农家游等生态旅游在海南迅速发展。“免税游”“海上游”“文化游”等旅游新业态成为海南旅游新引擎。2011年,全省接待游客量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亿元。海南年接待游客量从1000万人次增长到2000万人次,用了8年;从2000万人次跨入3000万人次大关,只用了3年。

  海南发挥特有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级的冬季瓜菜基地和热带水果基地,瓜菜基地今年力争扩种到300万亩,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菜篮子”。海南橡胶、神农大丰等农业企业相继上市,推动天然橡胶、南繁育制种产业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全国产业龙头。

  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和“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集约、集群发展新型工业。以汽车制造、软件信息、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特种玻璃、新型建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兴起,为海南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以洋浦为代表的化工产业、以海口药谷为代表的医药产业、以英利和汉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等一批大项目的落地,构筑起产业集群。

  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炼化企业之一。去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实现利税99.56亿元,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同时,公司拿出近25亿元用于治理污染,确保实现大气无味清洁化生产,废水零排放。

  幸福家园——

  绿色崛起的目标

  一条槟榔河,从三亚凤凰镇槟榔村穿过。以前,河面狭窄,水流不畅,十年九涝。2007年,三亚市政府投资2920万元治理槟榔河段,不但根治了水患,还使河流变成一道美丽的风光走廊。槟榔村借此机遇,投入1700多万元改善水电路和文化体育设施,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最近10年是海南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一批重要的交通、能源、水利、民生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东环高铁通车开启海南环岛高铁时代的大幕,美兰机场、凤凰机场双双跻身千万人次机场行列,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新建农村和垦区公路1.48万公里,新增水库库容8.63亿立方米,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35万千瓦。10年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6倍,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

  谈起新开通的海口市龙昆南路延长线,出租车司机张勇倍感幸福:“龙昆南路延长线北起椰海大道,南接绕城公路。送游客去美兰机场,以前用将近一个小时,现在只需要20分钟。”

  “小财政办大民生”。近5年,海南省民生累计投入1704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395元增加到183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56元增加到6446元,基本实现翻番。保障性住房累计开工36.25万套,入住20.15万套,惠及73.14万城乡群众。预计到2016年,全省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38%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在儋州,占地486.15亩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怡心花园,坐落在城北新区最具升值潜力的黄金宝地。小区的容积率为2.02,绿化率33.2%,配套商业项目近5万平方米。如此优质的住房,每平方米售价却只有1800元,而同地段商品房每平方米已达四五千元。

  “与发达地区比,海南改善民生的任务尤为繁重艰巨。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富民优先,科学统筹富民与强岛的关系,千方百计让海南人民的生活过得一年比一年更富裕、更幸福、更美好。”海南省省长蒋定之说。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8日 09:0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