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陈辽敏:用“心”当好一名基层法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陈辽敏:用“心”当好一名基层法官

  今年40岁的陈辽敏,是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从事司法工作15年,是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刚刚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就是这样一个基层的女法官,平均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调解7到8件案子,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多件。

  在西湖区法院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陈辽敏共办结了各类民商事案件4735件,涉案金额超过7亿元,经她手的案件结案率达95.4%,调解撤诉率84.4%,且无一例超审限、无一例引发缠诉上访。

  而这样一位优秀法官,原来从事的却是财会。1995年,陈辽敏通过自学法律知识考入了浙江省建德市法院系统工作。她一直踏踏实实从书记员做起,积累了不少经验。2005年,陈辽敏调到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当时的陈辽敏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做一名办大案子的好法官一直是自己工作的目标,“法官在庭上的风度和智慧一直让我折服,办大案子、办疑难的案子才觉得体现一个法官的价值。”陈辽敏说。

  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相差很远。2007年4月,院里派陈辽敏到刚刚成立的立案调解组工作。陈辽敏回忆说:“说实话,当时我的内心有些纠结,我觉得立案调解工作,繁杂、琐碎,太没挑战性了!”

  但倔强的陈辽敏最终没有气馁,而是踏踏实实做好这份“琐碎的工作”:“我明白,这是一个需要证明自己的岗位,当然也要做好牺牲和奉献的准备。”

  每天陈辽敏几乎要安排7到8件案子,最多的时候,一天安排了10多件。“我曾经想考验一下自己,到底一年能调解多少案件,第一年几百件,后来达到一千件,最多的一年调解了1200多例案件,创造了法院系统的记录,那年,也把自己累垮了!”

  “调解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很多时候比法院判决难多了。”陈辽敏说,原告李先生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车辆撞伤,智商变得只有五岁儿童水平。可是,在庭前调解时,驾驶员、车主和租车方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为此,陈辽敏连续组织了4次调解,终于使他们都认同了自己应当承担责任,但在具体金额上仍然争论不休,在5万元的差距上寸步不让。

  当时,陈辽敏也差点失去耐心,真想放弃调解,直接判决算了!但是转念一想,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于是,她又组织了第5次调解。

  这一次,陈辽敏特意通知原告代理人,一定要将李先生带到法庭。那天,当面带傻笑的李先生在年仅7岁的儿子牵扶下,蹒跚地走进法庭时,3名被告终于被感化了,共同承担起了50多万元的赔偿责任。看到这样的结果,原告代理人感慨地对陈辽敏说:“只有像你这样充满善心的法官,才会想到这种调解办法啊!”

  “我们调解不是简单的案结,而更多的时候,需要事了!”陈辽敏说,前几年一场离婚官司,一名海归硕士归国后闪婚,结果没过多久双方因性格不合,妻子提出离婚。这名海归硕士情绪激动,坚决拒绝离婚,甚至不惜采取极端的手段威胁妻子和陈辽敏。陈辽敏一次次做工作,试图挽回婚姻,但最终发现双方存在巨大裂痕。

  “如果你真的爱她,那你就该放手。”在陈辽敏的反复劝说下,这名硕士选择了放手,在法院大厅,男子号啕大哭。

  “事后,我们没有简单结束,而是多次和这名硕士联系,让他多考虑辛苦养大自己的父母,不要做出傻事。同时,鼓励他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创业,放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结果,一年后的一天,他找上门来,向我表示感谢,说他现在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事业非常顺利!”

  在陈辽敏的带动下,西湖区法院的立案庭整个团队都成了先进,法官罗争一年调解案件也超过800多起。

  去年,西湖区法院开通“陈辽敏网上调解工作室”,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网上留言。陈辽敏利用午休和晚上下班时间,尽可能对每个留言及时、详细地解答。

  现在,陈辽敏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社会调解”工作上来,和当地街道、政府部门联手,提前参与社会矛盾的解决。“调解制度是我们过去的传家宝,但近几年有所弱化,现在社会矛盾比较多,法院提前参与调解,能极大地化解各种矛盾,这是我们法院系统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希望能探索出一条路来。”陈辽敏说。(记者 裘立华)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8日 16:32 来源:新华网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