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詹红荔:“折翼天使”的法官妈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为詹红荔与福建南平水东中学学生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刚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的詹红荔,顾不上旅途劳累,马上回到办公室处理案件材料。“这段时间经常出差,但心里最记挂的还是这些新生少年。”詹红荔口中的“新生少年”,是指那些曾经因年少而一时失足的青少年。在她看来,他们都是“折翼的天使”,心中都有善的种子,只要用爱心去呼唤,就没有回不了头的。

  爱与责任让她全身心付出

  詹红荔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庭庭长,曾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等称号,并荣立个人一等功。9年来,詹红荔共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500余件,这些案件无一重审、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在她的帮助下,将近400名失足少年重返校园或者找到理想工作。

  “法槌落下,伴随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少年审判工作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要教育帮助那些犯错的孩子真诚悔过,重回社会。强烈的责任感让詹红荔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三个三不工作法”。

  庭前“三个不开庭”:阅卷后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成长经历及其社会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没有与被告人见面,了解他们对犯罪问题认识的,不开庭。

  庭中“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没有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

  庭后“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不松手;回归社会后思想出现反复或问题没有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得到落实的,不松手。

  少年小冬一念之差偷拿了别人的电脑,由于找不到帮教人,无法判决本可依法适用的缓刑。詹红荔认为,必须争取。为给小冬找一位合适的帮教人,她6次登门向一位老专家求助。面对老专家的不解,詹红荔说道:“这是一个农民工的孩子,他的父母背井离乡就是为了将孩子培养成才。我不忍心让他们希望落空。并且,孩子也需要一个新生的机会。”老专家被感动了,达成了詹红荔的心愿,还帮助小冬顺利考上了大学。

  爱与尊重培育出“善的种子”

  “受惊的孩子总是封闭起自己的心,如果端起一副法官的架子,不可能真正打开他们的心结。”詹红荔说。

  曾经,有一个还在缓刑期的少年把手伸到了詹红荔的皮包里。她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关切地询问这名少年是否遇到了困难,是否需要钱。接下来,詹红荔还耐心地帮助这名少年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这名少年叫小严。

  汶川发生大地震后的某一天,詹红荔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正是小严和另一名“新生少年”小林打来的。他们说想和朋友通过上街义唱、义卖的方式募捐,为灾区人民献爱心。不久,赈灾义演在南平激情广场举行,20余名小伙子集结在广场中央的红旗下,用自编自导的节目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群众……那次活动,他们一共募集到7万多元。

  有人问詹红荔,面对这些“新生少年”,为何能够不离不弃?她说:“当法官办好几个案件不难,难的是用爱心帮助他们重塑人性。如果冷漠和不耐烦,只会让受伤的心灵再次蒙霜。”(记者 江宝章)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1日 06:31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