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记重庆市云阳县大果水晶梨合作社理事长杨大可:扎根穷山坡 种出黄金果(十八大代表风采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杨大可和他心爱的梨树。

  车出云阳县城75公里后,行至大山深处的无量村,放眼望去,从山腰绵延至山顶,全都是果树,满目苍翠。这里的“主人”,38岁的大果水晶梨合作社理事长杨大可是名大学生,从无量山的山沟外“飞”回来的“金凤凰”。

  放弃都市工作 回到家乡种梨

  1999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心念家乡的杨大可,放弃了成都的工作,回到穷山沟种起梨来。

  创业起步最为难。誓做一番事业的杨大可开始走南闯北,辗转北京、山东等11个省市,搜集优质梨树品种。2000年,杨大可在果园里将搜集来的70多个品种一一试种。当年,单果大、口味甜、金黄色的大果水晶梨大获丰收,价钱也贵,这让杨大可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2001年,杨大可又从其他村民那里盘下200多亩荒山,全力种植大果梨。冬天,寒风刺骨,冻疮成了家常便饭;夏天,烈日当空,背上又常被晒脱皮。

  努力总有回报。2002年,第一批大果水晶梨开始挂果,卖了五六万元。“家里以前种的是黄花梨,最高也就4毛钱一斤,而我种的大果梨轻轻松松就卖到2.5元一斤。”

  穷山坡上结出了金果子,曾力阻杨大可回乡的父母也开始全力支持他,邻近的乡亲们也纷纷来问,“大可,能带我们一起发财不?”

  找到致富门路 带领乡亲致富

  长期以来,观念落后、信息闭塞,严重阻碍着山里农民致富。2005年,杨大可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感到身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随后,杨大可发起创建了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号召乡亲们加入。合作社以“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的形式,与村民签订了协议,统一供料、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种植成本更低,销售价格更高。杨大可自己也充当起了技术人员的角色,他的电话24小时开通,乡亲一个电话就能把他叫到地头。曾为致富发愁的村民们在杨大可的带动下,终于找到了成功的门路,比起种庄稼来,每亩能增收3000—5000元。

  山变绿了,乡亲的荷包鼓了,杨大可却没就此止步。通过选派技术人员指导,杨大可将合作社的“盘子”逐步铺到了云、贵、川、鄂等省,现在规模已达5300多户、3.2万亩果树,全社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多达170多户。(记者 王建新)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9日 04:5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