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科学发展 重庆巨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重庆是中央定位的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加快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10年来,全市生产总值从不足2000亿元到突破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3.7%,近4年增速均保持全国前三。人均生产总值从只有全国的80%迎头赶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三番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两倍多。这10年,是重庆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10年。

  ——加快推进工业化,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重庆工业曾经叠加了“西部现象”与“东北现象”,工业规模不大、结构单一、机制老化。这些年,我们着力推进产业垂直整合一体化、上中下游产业联动和同类产业集聚,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产业和消费类制造业“6+1”支柱体系。形成了“多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培育出以惠普、宏碁、华硕、东芝、索尼等品牌商为龙头,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等代工商为基础并带动600多家零部件制造厂商的“5+6+600”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把电子信息产业推向了“第一支柱”。工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1073亿元增至2011年1.4万亿元。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7%,商品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加速形成。国企与民企并驾齐驱,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由2002年的1700亿元增至1.5万亿元,由全国第19位跃升至第4位;非公有制经济占比由10年前的42%提高到61.7%,跃居全国第四位。

  ——加快推进城镇化,大都市连绵带逐步成型。我们坚持以千平方公里、千万人口特大主城为龙头,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20多个区县城和一大批小城镇联动发展,着力构建大都市连绵带。全市城镇化率从37.4%提高到54.4%,主城建成区面积由2001年的452平方公里增加到87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空港、航运港、信息港和高速公路枢纽、铁路枢纽“三港两枢纽”等城市功能加快形成,基本实现了“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2000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路网密度居西部第一,铁路运营里程增加到138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规模推进,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航运港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5倍、2.5倍。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日益显现。

  ——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内陆开放高地快速崛起。我们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善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开放促跨越、图振兴。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0年前的4亿美元到超过百亿美元,增长25倍;进出口总额从18亿美元增至近300亿美元,增长15倍。配合国家开放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面向国内市场和重庆发展的境外投资项目,海外投资总额达110亿美元。在中央支持下,设立了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成功开通“渝新欧”铁路物流大通道,日渐成为内陆口岸高地、国际贸易枢纽和内陆通往欧洲的桥头堡,去年外地货物经由重庆转口的货运量占比已达到32%。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按照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我们着力构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制度体系,在优化配置城乡土地、金融、劳动力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创设全国唯一的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地票”改革试验,累计交易“地票”近10万亩,农民从中分享到上百亿元“地票”增值收益。完成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确权到户,开展“三权”抵押贷款,发放农户个人贷款由前年不到30亿元,增至去年的180亿元,今年可超过300亿元。稳妥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对转户居民实行就业、养老、住房、教育、医疗等“一步到位”,不到两年时间转户322万人。着眼于振兴区县经济,坚持将市级财力的75%下沉到区县和乡镇,组织市属国有企业集团为区县工业园区提供融资担保,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连续5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加快推进民生工作制度化,市民幸福感大幅提升。我们把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统一起来,努力做到在加快发展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市民获得大量的民生实惠。大力实施创业带就业战略,率先推出微型企业系列扶持政策,两年时间发展微型企业6.5万户,带动50多万人就业。优先发展教育,连续5年保持教育经费不低于GDP的4%,在西部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大学毛入学率达到32%。建立起以市场供给为主体、政府保障为补充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大力度建设以公租房为重点的40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有效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基本药物制度已覆盖所有村卫生室。城乡养老、医疗保险提前实现全覆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愈发有了保障。

  重庆10年巨变,充分展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群众基础和实践价值。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重庆这座年轻直辖市一定会崛起在西部大地上,3300万重庆人民一定会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9日 06:20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