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宁夏:同心建设 和谐发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六盘山

  沙坡头景区风光。资料图片

  宁夏青年曼公司工作人员在自动化装配线上装配卡车。记者 王 鹏摄

  在宁夏中卫市常乐镇罗泉村,瓜农在田间收获硒砂瓜。记者 王 鹏摄

  银川市新貌。杨宏峰摄

  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在祖国的版图上,宁夏犹如一只舒展双翼的“凤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三面环围,都挡不住它展翅翱翔。

  10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3.2%,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宁夏城乡居民收入比2005年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6%和15.7%。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西北地区位居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

  10年间,宁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流动沙丘和沙地分别减少40%和60%。

  宁夏,正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小省区 大气魄

  639万人口,回族占36%,面积仅6.64万平方公里。这就是宁夏。

  10年前,宁夏地区生产总值仅377.2亿元,不及发达省份的一个地级市。

  “小省区也能办大事!”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有这样的信念和气魄。10年中,宁夏推动发展连出“大手笔”:

  6年前,宁夏口岸建设还是零,如今,“三大口岸”和“九大物流园区”已基本形成,构筑起国内国际商贸交流的大通道;

  5年前,大企业并不看好宁夏,如今,16家世界500强落户宁夏,38家中国500强在宁夏发展132个项目,实际投资932亿余元;

  2011年,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实现工业增加值165亿元,成为宁夏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今年,宁东基地开工建设158个项目,总投资400亿元……

  工业化有力推动了城镇化。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时,首府银川建成区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如今,银川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26平方公里,素有“七十二连湖”之称的银川市,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绿荫如盖,路网通达。

  目前,宁夏城市化率达到49.8%,位居西部第三。在此基础上,宁夏进一步提出,推动城市化从注重单纯城市建设向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产业配套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转变,从注重单体城市建设向城市带建设转变,从单一的人口聚集功能向增强聚集辐射带动功能转变。据此,宁夏作出了“沿黄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决策。

  作为宁夏支柱产业之一的农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中部干旱带120万亩硒砂瓜产业效益显著,“中卫硒砂瓜”已成为全国叫得响的水果品牌;固原建成300万亩优质土豆基地,相关深加工产业颇具规模;贺兰山麓逐步形成可与法国波尔多媲美的葡萄种植及深加工基地;以日光温棚为代表的高效农业在宁夏遍地开花……宁夏农业正在向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迈进,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方兴未艾。

  2011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达2102.21亿元,是5年前的2倍多,增速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总产量实现“八连增”;西部百强县(市)由1个增加到6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10元,年均分别增长14.6%和15.7%;地市县全部实现了“1小时上高速”,乡乡(镇)通柏油,村村通电、通电视、通班车……

  小财政 大民生

  “单就城市轮廓而言,银川不逊色于欧洲的城市。”5年前来过银川的德籍华人朱先生感叹。最近,《中国国家地理》公布中国十大“新天府”评选结果,宁夏平原被评为十大“新天府”之一。十大“新天府”评审标准涵盖了生态良好、居民安居乐业等“幸福指数”。

  幸福宁夏,缘于民生的持续改善。

  自2007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每年选择一批民生实事列入10项民生计划,有步骤、系统性地解决民生问题。2009年,宁夏首次将民生计划列入人代会议程,提交人大代表审议,民生计划不仅成为“民心工程”,而且成为“法治工程”,这在全国还是首创。

  “做不到的不写,写上的必须做到,绝不能开空头支票。”宁夏的民生承诺掷地有声。2011年,宁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和全覆盖。2012年上半年,宁夏10项民生计划大力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定居3.32万人,占年度计划47%;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4处,解决1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占年度计划53%;捐赠贫困残疾人轮椅3000辆,安装贫困肢体残疾人假肢230例,分别占年度计划107%和115%;支持创办小企业1700个,组织创业能力培训4100人;下达建设资金7730万元,新建县城幼儿园15所,占年度计划166%……

  “10项民生计划能不能让群众满意,体现政府的工作作风和形象,体现对老百姓的态度,体现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

  “原来以为,这种好日子我这辈子是过不上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简直像是做梦!”在自己的新房前,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党家河湾村农民杨建国激动不已。去年,杨建国还住在自己盖的土房子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他搬进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居民点。砖混结构的房屋整齐气派,笔直的硬化道路直达家门口,家里还用上了天然气、自来水,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新家具摆满了三室两厅的房子。老杨说:“这些电器、家具,咱村里人家家都有,没啥稀奇。”

  如今,“党家河湾村”式的新农村在宁夏不断涌现。10项民生计划实施5年来,全区85%行政村通了硬化路,实现了农村人口基本医疗全覆盖,中南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全区所有县(市、区)均实现教育强县目标……

  小财政办大民生。近5年来,宁夏用于民生的投入达165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2.9%。今年,宁夏继续投入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建设。

  大团结 奔小康

  作为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宁夏回族人口228.7万,占总人口的36%。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放在突出位置,努力营造回汉各民族一家亲的大环境。

  在宁夏,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切身感受到各族人民的和睦和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在宁夏各族群众当中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

  为加快推进回族主要聚居地“西海固”地区的发展建设,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四次工作会议,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布局风电、火电、盐化工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大县城建设。固原地区经济多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201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实施生态移民的重大决策,计划用5年时间,把生活在不宜居住、不宜发展的中南部山区的35万特困群众,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区域,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黄河善谷”,兴建弘德、立德、厚德等六大慈善产业园区,招“善”引资,发展慈善事业,帮助少数民族和特殊困难群众就业,实现脱贫致富。加强民族教育,基本形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建成了100多所标准化回民中小学,大力改善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办学条件……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宁夏走出了一条符合区情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巩固和发展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和衷共济的大好局面,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说。

  今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总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力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民生指标达到全国上游水平。

  虽然还面临着生态、人才、投资等各方面的发展瓶颈,但宁夏已经找到了实现目标的支撑和载体,在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当年红军翻越六盘山时何等豪迈!如今,宁夏639万回汉各族人民,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向着“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奋斗目标,书写“塞上江南”新画卷!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0日 05:41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