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北京十年:挥写世界城市新画卷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天坛

  奥运之夜。王慧明摄

  世贸天阶。刁立声摄

  外国乐队在说唱北京。楼华娟摄

  国贸夜景。付增凯摄

  数据来源:北京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0年一瞬。这10年,北京为世界奉上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典,为自己留下绚烂辉煌的历史定格。

  从“更快更高更强”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2008年,北京经历了俯仰百年、融汇东西方文明的精神洗礼,追赶世界、融入世界进入了崭新征程。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直面“后奥运”城市的波谷效应,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其间有调结构的果断、求创新的执着,有破难题的坚定、惠民生的务实,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不经意间,北京已经站在新的起点。

  如今,北京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一幅新的历史画卷正徐徐展开。

  瞄准世界城市,寻找全新定位

  高水平的北京奥运,是首都10年发展进步道路上的里程碑。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甫一提出,就让世人耳目一新,进而获得广泛认同。2800亿元投入,基础设施脱胎换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奥运标准”把北京的城市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沙尘滚滚,曾是北京春天无奈的记忆。绿色奥运,改变环境。“五条红线”严管用水,林木绿化率不断提高,连续实施16个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7年间,北京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60.8%和39.4%。沙尘远了,蓝天近了,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古城保护,力度空前!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分片保护,变为旧城整体保护。2011年,北京市启动城市中轴线申遗工程。北京中轴线全长约7.8公里,南起永定门,向北串起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等九座门,并串联起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沿线坐落着天坛、故宫、北海、鼓楼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扩建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这片城市灵魂地区将受到永久保护。

  新北京气象万千,修缮改造后的前门大街老字号全部回归,老北京盛景再现。推进科学发展,人们有理由对北京有更高的期待。2008年秋天,北京市提出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发展战略,奥运理念融入城市未来。2009年至2010年,北京市先后启动投资2900亿元的南城计划、建设西部生态绿色发展区、中心城区南北合并等一系列大动作,旨在破解东快西慢、北重南轻、城乡二元等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此同时,北京发挥智力密集优势,提出建设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参与国际科技竞争。

  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发展机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的首都,如何有更大作为?这个问题,北京在思考,全国在关注。放眼世界,人类历史每一次大的经济重心的转移,都可能托起一个新的世界级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全球影响力。经过2年时间的酝酿,2012年7月初闭幕的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北京市响亮地提出了“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目标!

  践行科学发展,建设创新之城

  老北京这样告诉记者:北京城的定位,除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学艺术中心”外,一度还是“经济中心”、“大工业城市”,从炼钢电子,到酿酒制药,从木材棉纺,到灯泡机床……工业门类相当齐全。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重新思考城市定位和发展路径,北京作出战略抉择:“必须坚持发展首都经济,坚持高端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北京大力度落实工业企业搬迁计划,四环内工业用地比例大幅下降。面对“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抉择,北京壮士断腕,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起一个新首钢!

  十年间,北京按照高端产业发展方向,着力优化经济结构,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科技信息服务业“比翼齐飞”。至2011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7%,旅游年收入突破3000亿元大关,游客突破2亿人次,消费总量连续4年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与此同时,北京的万元GDP能耗,“十五”期间下降了5.5%,“十一五”期间下降了23.5%。

  淡化“经济中心”定位,告别“工业城市”形象,北京依靠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全力向“科技文化创新之城”进军。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园齐头并进,诞生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成果,万人发明专利达到26.78件,居全国领先水平,2011年企业总收入达1.9万亿元,占全国高新区总和的1/7。

  与科技资源一样,首都富集的文化资源也释放出日益巨大的创新能量。2011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预计突破90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首都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升华精神气质,锻造北京精神

  国际规则、开放意识、科学精神、古老文明……北京的气质与气象,襟怀与性格,经奥运的历练,光华绽放!北京这10年,不仅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物质财富高速增长的十年,更是城市文明素质全面提升的十年。

  “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7年奋斗铸就的北京“奥运精神”,也沉淀融入了北京的城市精神。

  外国记者来到北京,记录下许多新发现新感动:北京出租汽车司机仪容整洁,外语问候,服务周到,车内白色车套,一日一洗,干净清洁;公交车站前,人们自觉排队,井然有序;国际赛事,无论中国队是输是赢,中国观众都为运动员的表现热烈欢呼,看台上经常出现无纸屑无垃圾的场景。“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长驻北京,融入城市。

  从创意街区,到国际传媒走廊;从文博会、科博会、京交会,到北京电影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从世界旅游城市联盟到香山旅游峰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奥运会后的北京,吸引了更多国内国际的人才到这里学习、工作、生活、游历,分享生活,追寻梦想!

  一座伟大的城市,总有其独特的精神。肩负新使命的北京,有意开掘和提炼自己的精神品格。2010年,北京市决定通过公开征选,为北京提炼一份独到的精神表述。历时18个月精心酝酿,290余万首都市民踊跃参与投票,2011年11月2日,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

  对于北京精神,北京市的领导同志这样解读:我们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这个世界城市的“特色”就是具有“北京精神”,具有巨大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有强大的活力和包容力。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将以首善之区的大气和自信,拥抱世界!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3日 05:0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