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科技部部长万钢: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严峻的现实挑战,我们必须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坚持服务民生改善、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坚持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事业跨越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记者: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您如何评价我国的科技事业?

  万钢:可以说,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万钢:概括起来,科技事业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十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量子通讯、铁基超导、载人深潜以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在世界科技领域的地位日益上升。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从103.5万人年增长到280万人年,居世界第一位;国际论文数量从世界第五位上升至第二位;论文被引次数从第十八位上升到第七位。2011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位,技术交易量达到4760亿元。我国已形成包括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在内的完备的科技基础条件体系,科研仪器数据的开放共享能力不断提高。

  二是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十年来,科技工作始终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发展战略高技术,着力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努力改善民生,有力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面实施,推动信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重大创新成果加快应用,“十城千辆”、“十城万盏”等示范工程带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国家高新区建设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发展生物种业,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业机械、农产品深加工、农村信息化取得显著进展。民生科技成效显著,医疗、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是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激励创新的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投身创新的氛围日渐浓厚。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国防科技创新、科技中介服务不断发展,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

  四是科技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科技对外开放合作更加深入,平等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局面基本形成。我国已深度融入科技全球化进程,正在成为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的热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对话,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做出重要贡献。

  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记者:您认为科技跨越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万钢:回首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不平凡历程,成就举世瞩目,经验弥足珍贵。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和成功实践的重要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就,为国家的独立、尊严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科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优先发展科技,大幅增加科技投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今年,中央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迈向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

  历史的发展脉络清楚表明,党中央关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凝聚了全党智慧,是立足世情、国情和科情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党对半个世纪以来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成功实践,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伟大进展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核心关键,是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和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作出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实现2020年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进程与蓬勃兴起的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出现了历史性交汇,科技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必须努力抓住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以贯之,长期坚持。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抓住六个“坚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记者: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启示值得借鉴?

  万钢:党的十六大以来科技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丰富了我们对科技工作战略地位和科技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国科技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而深刻的启示。

  必须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推动发展,是科技工作找准定位、体现价值、富有成效的重要前提。科技工作要秉承传统,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科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轨道。

  必须坚持服务民生改善。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科技发展为了人,科技发展服务人,紧紧围绕13亿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紧迫需求,大力发展民生科技,重点解决人口健康、食品安全、人居环境、防灾减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必须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是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着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来发展科技事业。党的十六大以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业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只能靠我们自己。只有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真正将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胸怀,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注重借鉴各国发展科技的先进经验,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

  必须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必须始终把发现、培养、稳定和用好人才作为战略任务,完善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

  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必须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强化创新主体,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效互动和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体推进、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

  必须坚持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至关重要。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大力营造敢于创新、勇于竞争、诚信合作、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科技工作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6日 07:27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