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杨培增教授:用我生命 送你光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杨培增(右一)在指导同事工作。

  资料照片

  他从事葡萄膜炎临床工作20多年,接待患者超万人;他每逢坐诊日,都坚持把所有病号看完,有时甚至加班到凌晨2点;他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他,就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重庆市眼科研究所所长、眼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培增教授。

  医术高明

  在河南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杨培增对一种名叫葡萄膜炎的致盲眼病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和类型多达100余种,全国患者多达300万—500万人,对它的诊断和治疗却是我国眼科最薄弱的领域。

  1994年,时为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副教授的杨培增获得了宝贵的出国深造机会,到荷兰国家眼科研究所进修一年。在那里,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开始受到国际眼科学界关注,一名专家邀请他留在荷兰工作,但心怀祖国的杨培增坚持回到国内。

  回国后,杨培增率领课题组对葡萄膜炎从分子、基因和整体水平进行了长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掌握了我国常见的葡萄膜炎病因、类型及致盲规律,挽救了数以万计的葡萄膜炎患者。

  杨培增和他领导的团队不畏艰辛,不懈追求,把我国的葡萄膜炎治疗推向国际领先水平。他的团队已发表了100多篇SCI论文,他本人被选为国际眼炎症学会、亚太眼内炎症学会、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国际Behcet病学会4个与葡萄膜炎相关组织的执行理事、理事或成员。2008年4月,杨培增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这里建立起目前国际上单一机构患者数量最多、来源最广的葡萄膜炎诊治及研究中心。而他本人,也被授予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杰出成就奖,并被业界视为中国葡萄膜炎诊治的领军人物。

  医德高尚

  如今,每逢周二和周四,杨培增的诊室前都会排满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赶到重庆求诊的患者。为此,他经常延长门诊时间到晚上9、10点钟,直到看完最后一位患者。

  一次,杨培增患肠胃炎,一天没有进食,同事们劝他不要再上门诊了,可他却说:“患者从全国各地来就诊,已经等了几天,我们累点无所谓,但必须考虑患者的感受。”就这样,杨培增硬是强忍痛苦,直到晚上7点多才去输液治疗。

  怀着医者仁心,杨培增总在不经意间让患者感受温暖。一次,杨培增得知一位安徽患者拿药时钱包被偷,随即将身上所有现金都给了患者作路费。一位贵州农村患者在葡萄膜炎治愈后需进行白内障手术,但由于无钱准备放弃,杨培增发动科室捐款,并带头捐出500元,终使患者重获光明。

  走进杨培增的办公室,一摞码放整齐的病历十分醒目。杨培增给病人看病,总会写下两份病历,一份由病人保存,一份自己留下。他说:“病历是医生宝贵的财富,很多诊断都是从问病史开始的,要是我掌握疾病的更多信息,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出结论,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在杨培增看来,医生治病可分几个层次:用药物、手术刀或其他仪器设备治病为第一层次;再就是用“脑”治病、用“心”治病。最高层次则是用“生命”治病,既要有高超的技术、聪明的智慧,还要有爱、有责任感。“用生命为患者治病是我至高无上的信念。”杨培增说。(记者 刘志强)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7日 05:09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