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忠诚之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王忠诚在读片。资料照片

  2012年6月,浩瀚的宇宙里又多了一颗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她是“王忠诚星”。这颗星以对人民和科学事业的赤诚闪耀于星河。作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者之一,在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建立、发展和走向世界前沿的进程中,这颗星绽放出夺目光辉。

  立志开创中国神经外科事业

  1951年,26岁的王忠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提前毕业两年后,报名参加了吉林省洮南后方医院抗美援朝医疗队,在鸭绿江畔的战地诊所救治志愿军伤员。

  他是学普通外科的,他救治了许多外科伤员。然而一天,一位17岁的志愿军小战士因脑外伤离去,这让王忠诚十分绝望和难受,他还做不了脑外科手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因此逝去。当时,我国神经外科尚未兴起,全国没有专门的神经外科医生,也没有一家医院有独立的神经外科,神经外科研究处于空白状态。

  王忠诚感觉如手术刀刺心般疼痛,医生本该救死扶伤,自己却因医术所限,眼见着鲜活生命的逝去,他觉得有愧于那些远赴异国为祖国献出生命的人。

  那一刻,王忠诚立下了他一生的誓言和志向:一定要做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一定要开创中国神经外科事业!

  以健康代价换取30年进步

  1952年,卫生部在天津总医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脑系科,他欣喜地主动报名加入脑系科,做了我国神经外科奠基人赵以成教授的助手,开始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当时,神经外科界存在诊断难的重大问题,我国采用的“气脑造影”检测手段不仅让病人痛苦难耐,而且还会造成致残和死亡,而西方国家采用的“脑血管造影”检测手段能将危险性从2%—3%降至0.1%—0.3%。但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政策,国内无法掌握先进的诊断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

  面对“脑血管造影”技术求之而不可得的困境,王忠诚决心自己摸索,凭着自己的努力去掌握该技术。

  于是,王忠诚和同伴在医院的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在尸体上反复进行研究和试验,同时对病人进行X光验证。X光验证要接触反复多次、超大剂量的放射线,但当时条件极其简陋,只能从放射科借来铅围裙作保护用,有时甚至连铅围裙都借不到。

  就这样,王忠诚常常在完全暴露的情况下给病人照放射线,他每天都要经受十多次的放射线照射。

  长期的放射线照射使王忠诚的白血球降到了3000个单位左右,不到正常人的一半,导致他体质大为减弱,经常发烧,有一次持续发烧两个月,先后8次患肺炎,有两次险些丢掉性命。

  王忠诚对此丝毫不后悔,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他获得了2500份珍贵的脑血管造影资料,通过研究分析,终于在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这本书被视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划时代进步,使我国的神经外科诊断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了30年。

  不畏禁区与挑战的求新者

  王忠诚是一个热爱求新的人,他自学外语,通过外文资料时刻关注了解各国的研究现状。

  1976年,王忠诚从文献上看到美国和瑞士的医生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成功地进行了小脑血管吻合术,他意识到这种手术创面小,患者痛苦小,是传统手术方法的一次革新,当即把该技术列为自己的攻关项目。半年后,他成功地完成了国内首例枕动脉——小脑血管吻合术。

  为了“逼”大家从常规手术转为显微手术,王忠诚不知得罪了多少老同事、老朋友。“我当时习惯了肉眼手术,嫌用显微镜手术麻烦,作用不大,没有积极推行显微手术,王院士对我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与王忠诚共事40多年的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罗世琪教授说,“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现在,显微手术在全国已成为常规。”

  经过十几年的攻关,通过890余例脑干肿瘤手术和840余例脊髓内肿瘤手术,王忠诚逐渐突破禁区,先后完成了《脑干肿瘤250例》的学术报告和世界最大的脊髓内肿瘤手术,解决了一系列神经外科领域世界公认的难题。

  手术台前的“万颅之魂”

  与一般手术不同,开颅手术常常要持续十几个小时,最短的也要五六个小时,在这期间很难有片刻的休息放松机会。

  一次,王忠诚给一个病人开颅做血管吻合术,在手术台前连续11个小时保持体位不变,手术完后,他就倒下了,病了一个星期。还有一个病人的手术,足足做了26个小时,期间王忠诚不吃不喝,甚至连助手都换了两遍。做完手术,他坐在沙发上,站都站不起来。

  因为病人太多,医生不够用,这样的手术或大或小,王忠诚几乎每天都要做。有时遇上病人大出血,医院血库没有血源,王忠诚就带领医生验血型,为病人配血。“从手术台下来抽300毫升给病人输上,再上去做手术,对我们医生来说是很普遍的事情。”

  40多年来,王忠诚坚持站在手术台前,做过的开颅手术超过一万例,是世界上做神经外科手术唯一超过万例的人,被人们誉为“万颅之魂”。

  尽管担负着超负荷的工作量,王忠诚却以此为乐:“没有比治好一个病人再高兴的事了。”

  推动学科建设的战略家

  立志开创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王忠诚,一直有两个明确目标:建立和发展中国神经外科;把中国神经外科推向世界。因此,在不断创新临床研究的同时,王忠诚还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

  面对我国医疗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王忠诚提出建立全国神经外科网络。他说:“只有网络建成了,全国的神经外科水平才能得到普遍提高,许多患者就能就近得到有效的治疗。我国的神经外科要走向世界,首先要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的根本问题,这就要打团体赛,光拿几项单打冠军代表不了我国的整体水平。”

  于是,王忠诚在上世纪80年代初牵头组建了“中华医学神经外科学会”,创办《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在各地建立神经外科分会,并于1986年牵头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神经外科病例、诊断和治疗标准。为了促进神经外科的网络建设,他的足迹遍布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各地医务人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技术协作中心;他还深入老少边穷地区,无偿扶持和支援20余家边远地区医院的神经外科,亲自手术示教,普及技术。

  从医60余年来,王忠诚培养了80余名研究生,全国6000多名神经外科专门人才中,有2000多人是王忠诚直接或间接培养的学生,许多人已成为当地的学科带头人、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和临床第一线的骨干力量。(记者 金振蓉 见习记者 陈海波)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30日 06:50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