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洪刚:田埂上走出的现代产业工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加工部部件作业区班组长洪刚在厂区留影(9月14日摄)。

  十多年前,洪刚和上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一样,怀揣着梦想来到上海外高桥造船厂。“最开始打工就是为了生存,但这些年的摸爬滚打告诉我,学好技术是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个人发展之基。”洪刚说。

  凭借农家子弟吃苦耐劳的劲头,洪刚一头扎进闪闪的电弧光中练习焊接技术。电焊是造船行业的主要工种,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是一件很苦很累的活。尽管完成一天的生产任务就已筋疲力尽,但洪刚还是坚持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参加等级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电焊中级工,到高级工,洪刚终于成长为农民工队伍中为数不多的焊接技师,成为现代产业工人中的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能在完成高难度焊接任务时起到了关键作用。船舶舷侧接管的焊接质量一度达不到X光探伤的合格率,洪刚潜心钻研,使焊件X光探伤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细心的洪刚发现,焊角偏大容易消耗焊材,经过反复试验,他提出“改进焊角焊接工艺”的合理化建议,可每年节约焊材费用11.7万元。

  在自身技能提升的同时,洪刚还积极参加“师带徒”活动,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经验,帮助身边的工友快速提高技术水平。洪刚常说,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

  洪刚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一个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不断成长。”

  洪刚在班组内率先试行“物量考核”办法,坚持以能力为本,按工计酬。每个月班组内公布职工工作效率表,在班组内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近年来,在洪刚的带领下,班组人均焊接生产效率由原来每小时7米,提高到每小时12米;班组焊接产量从2007年的每月33248米,提升到现在的每月53446米,在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焊件拍片检验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被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1日 11:00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