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主任科员苏柳英:帮残护残献大爱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苏柳英(左)看望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代课老师刘莉(9月20日摄)。记者 程 敏摄

  “她不是学者,却能破译人生的密码;她不是医生,却能抚去残疾的伤痛。她只是一位热诚的知心大姐,把工作视作家里的事,把残疾人当作家里的人,有困必解,有难必帮。于是,她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弹奏出美妙和谐的乐曲。”这是2011年1月,“感动湖北2010年度人物”评委会献给苏柳英的颁奖词。

  30多年来,苏柳英用爱心和温暖让身有残疾的弱势群体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盲人在一起时,她是他们的眼睛;与聋哑人在一起时,她做他们的耳朵和嘴巴;与肢残人在一起时,她做他们的手脚和拐杖。

  在湖北鄂州,残疾人无论长幼都亲热地叫她“苏姐”。对苏柳英来说,这一声声“苏姐”,除了信赖还意味着责任。

  “工作是我自己选的,受苦受累受罪,我决不后悔!”1980年,高中毕业的苏柳英进入市民政局福利工厂,从此与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与残疾人打交道首先要学好本领。”为了学好手语,苏柳英买来手语书,按照书上的说明反复训练,有时为一个简单的手势,要练习上百次。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苏柳英成了鄂州最早掌握手语的健全人。

  因为学会了手语,苏柳英成了同事们与聋哑人交流的“苏翻译”。培养残疾人运动员,苏柳英从门外汉变成了教练们眼中的“苏指导”。为了帮助残疾人创业,苏柳英掌握了一些经济和金融知识并为他们担保,银行的同志称苏柳英为“苏担保”。为了更好地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苏柳英刻苦学习与残疾人相关的法律法规,被法院、检察院的同志称为“编外法官”。这些年来,主动找苏柳英并得到她帮助的残疾人达数千人。

  “帮助残疾人是我的职业,更成为我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是遇上残疾人,苏柳英就有亲近感,就会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问长问短。她常常告诉自己,残联工作岗位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果身在这个岗位却不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想方设法去为残疾人服务,这个岗位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985年夏天,怀孕6个月的苏柳英挺着大肚子,翻山越岭找到盲人何伊洲,资助他去学按摩;学成归来后,又推荐他到民政局康复中心做按摩师。这期间,她还给何伊洲介绍了一名下肢残疾的姑娘,帮他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后来,何伊洲萌生了创业念头,苏柳英又帮着跑手续、找门店。2005年11月,“何大盲人按摩店”正式开业,如今按摩店生意十分兴隆。

  苏柳英并非急性子,平时脾气也很好,可但凡有人说残疾人不适合做某项工作,她准会急。“谁说残疾人不行?那是误解,其实他们个个能干,个个都能派上用场。”在苏柳英看来,只要位置合适,残疾人做事并不比健全人差。

  新南方煤机公司有员工200多人,其中残疾员工超过100人。“苏姐,苏姐!”见到苏柳英,门卫王细焱欣喜地出来迎接。苏柳英介绍说,王细焱脑瘫,左侧身体失灵,是她帮他找到了这份工作,“你看他,当门卫多合适。”在这家工厂的车间,苏柳英边走边介绍,聋哑人什么岗位都能干,下肢残疾人在铸造车间清砂,上肢残疾人搞督查。

  30多年来,苏柳英用自己的工资卡作为抵押,为视障养鱼户许祖林担保贷款15万元;用6年的不懈努力,帮大学毕业的聋哑姑娘刘莉圆了教师梦;用自学的法律知识,为在建筑工地摔伤致残的丁梅维护了合法权益……

  温情能够传递,爱心可以感染,苏柳英对残疾人的爱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如今,更多的“苏姐”小组分布在鄂州各个社区、医疗机构、企业。他们学习苏姐、学做苏姐,满怀真诚,奉献爱心,定期开展各种服务活动,为残疾朋友提供最实际的帮助。目前,鄂州的“苏姐爱心助残”小组已达385个,成员超过1500人。记者 魏劲松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7日 06:56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