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科技引领铁路发展——记十八大代表叶阳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他是一名铁路基层科研单位负责人,也是我国岩土工程专业学术带头人,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为我国铁路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989年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叶阳升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相继攻读了岩土工程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他晋升研究员,同年,担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所长,做了基层科研负责人。

  “立足岗位、争做更好”是叶阳升的人生信条。在近20年的工作中,叶阳升始终坚持在科研生产一线。他主持完成的“时速200公里新建铁路线桥隧站设计暂行规定”为早期客运专线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也为我国高速铁路设计标准的制定打下了基础。同时,他还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对铁路路基工程开展了系列研究,为高速铁路、重载铁路路基工程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攻坚克难是他所在技术团队的特点。面对我国铁路路基填料性质复杂、分类体系不能满足铁路发展需要的局面,叶阳升率领课题组针对高原、山区、平原等不同区域填料的特点,通过长达7年的艰苦工作,系统完善了我国铁路路基填料的分类体系,同时也有效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区填料的质量控制问题。他的科研团队还能紧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动向,瞄准国内外铁路发展趋势。早在2004年,在叶阳升的主持下,他的科研团队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环行试验基地修建了一条长140米的无砟轨道试验段,前瞻性地开展了无砟轨道结构及基础工程的试验研究工作,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自主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靠着拼搏和创新精神,十年来,他带领的科研团队承担了近300项科研项目,共获得了5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为中国铁路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铁建所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杯,他本人获“火车头”奖章。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9日 06:10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