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罗成友:从农村来 到农村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罗成友。(资料图片)

  2012年7月上旬至中旬,罗成友冒着酷暑和暴雨,带领两名年轻记者,到重庆最偏远的秀山、酉阳,实地调研片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崎岖的羊肠小道、四处飞舞的蚊虫,没有阻挡罗成友前进的步伐;太阳晒得人皮肤发痛,瓢泼大雨两三分钟内让人浑身湿透,没有阻挡罗成友采访的激情。

  在重庆新闻界,今年59岁的罗成友是目前活跃在采访第一线的年纪最大的记者。作为“田坎记者”,罗成友不仅心系“三农”,还积极参政、议政,为基层百姓、为重庆“三农”工作建言献策。

  两鬓略显斑白的罗成友相貌普通,言行谦和。由于他长期坚持深入到农村田坎和农家院坝中采访调研,被基层干部和农民亲切地称为“最受欢迎的田坎记者”。

  罗成友长期跑“三农”,对“三农”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1997年春耕时节,罗成友深入到重庆10多个区县的田坎进行调研,写出了重点报道《粮食生产松不得》,在全国的新闻媒体中,首次提出了基层政府和农民不能忽视粮食生产的问题;2006年,他在基层“转田坎”中,又写出《我市再次出现耕地撂荒现象》。这两篇文章都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获得中宣部阅评组的高度评价:“报道披露了当前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动向,对各级领导,特别是涉农部门是一个及时而有益的提醒和警示。”

  2007年7月,骄阳似火。罗成友来到江津区双福镇,了解这里的土地流转情况。

  据了解,高峰时,双福镇土地流转上万亩,当时被作为“先进典型”在宣传。没想到,当罗成友接触到该镇党委书记李世超时,李却问他:“你是想听真话呢,还是听‘好听’的话?”

  这一问让罗成友愣了片刻。过一会儿,罗成友坚定地说:“当然是真话!”

  于是,李世超把当时土地流转中的问题一一道来:企业为套取资金,到这里流转土地;实力不济、“拍屁股走人”,留下的土地难以复垦,农民也收不回租金……

  “一定要把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罗成友在对双福镇情况进行两次调研、并采访了我市有关专家后,于当年8月20日,在重庆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这样的土地流转令人忧》的深度报道。

  这篇报道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马正其等市领导亲笔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当年年底,重庆市就发布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具体负责土地流转工作的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罗成友的这篇报道,为当时有些地区盲目“求量”的土地流转浇了一盆“冷水”,“清醒头脑”。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记者,罗成友对农民兄弟怀有深厚的感情。

  一次,垫江县澄溪镇的一位孤寡老人身患重病,她无意中得到了罗成友的电话号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罗成友的电话反映自己的情况,并希望得到救助。罗成友随后联系垫江县有关部门,为这位老婆婆解决了大病救助和低保。现在,这位老婆婆还时不时给罗成友打来电话聊家常,以示感谢。

  在罗成友的记者生涯中,有很多这样为素不相识的人提供帮助的经历,他说:“我是从农民中走出来的记者,我要为他们鼓与呼!”(记者 罗芸)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9日 14:12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