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记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

芬芳满山村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余留芬(右)在听工作人员介绍养猪场的生产情况(10月19日摄)。陶 亮摄

  “十一”长假过后,记者从贵州省盘县县城向西北行驶90公里,来到地处乌蒙腹地的淤泥乡岩博村。

  “岩博好地方,公路盘山间,水泥铺街道,山庄烧烤香……”刚进村,村民们就给记者念起了他们为歌颂家乡创作的打油诗。

  青瓦白墙的小楼房在朦胧烟雨中若隐若现,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依稀可见。这欣欣向荣的场景,与11年前的岩博村简直有天壤之别。

  “没有余支书带着大伙儿干,就没有岩博村的今天。”谈起村里的巨大变化,村民们都这样说。

  余支书名叫余留芬,现任贵州省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

  2001年元旦,刚过而立之年的余留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担。

  当时的岩博村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三分之一的村民处于温饱线以下,村里还欠着几万元的债务。

  怎样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余留芬当时心里也不托底,但她有决心,“乡亲们信任我,我绝不能辜负大家。这个村支书我不当则罢,当就要当好!”

  余留芬当上村支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大家把公路修上山。为抢修公路,她每天起早摸黑,既当指挥员又是筑路工。缺施工材料,她就从自家拿出2万元垫着。修路期间,她曾摔下山崖,腰椎跌成粉碎性骨折。

  历经3个多月的奋战,一条3公里长、4米多宽的进村公路修通了。随后,余留芬又带领村民先后修通5条通村路和6条通组路,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交通状况,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岩博村获取“第一桶金”,余留芬瞄上了一片早已转包出去的林场。经协商,岩博村最终以23.8万元的价格“赎”回了占地1480多亩的林场,然后通过抵押贷款和林地经营,为村里积累了第一笔发展资金。

  有了集体资金,余留芬带着村民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他们先后在林场里修建了休闲山庄,发展了杨梅、樱桃、李子等果树,按彝族传统酿酒模式开办了一家酒厂。一系列发展举措为村子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

  看到村办煤矿每年产生的大量煤矸石,余留芬萌生了办煤矸石砖厂的念头。村里2003年建成了年产600万块砖的矸砖厂,既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增加了1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的纯收入。

  如今的岩博村,村集体资产达到900万元,人均纯收入6800元,家家住楼房,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余留芬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民女状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在群众心中,余留芬不仅能干还富有人情味。“手机24小时开机,方便乡亲们找到我。”去年有位村民生病,余留芬开车7个小时把病人送到大医院……

  今年,余留芬开始谋划更大的发展,对岩博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进行大规模改扩建,总投资达2800万元。建成后,养殖场可以饲养绿壳蛋鸡20万只、野鸡5万只,预计年产绿壳鸡蛋3600万枚、野鸡蛋12万枚,年产值将达3000万元。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4日 07:34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