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绽放在高原的“幸福雪莲花”

——记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完全小学副校长白玛德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白玛德吉在给孩子们上课(10月17日摄)。 新华社发

  “吉妈,吉妈……”在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完全小学的校园里,经常都能听到孩子们这样叫着。藏语中,“吉妈”有亲妈的意思,这是学生们对白玛德吉老师发自内心的称呼。

  措勤县地处西藏中西部、冈底斯山中段北侧,平均海拔4700米,是西藏工作条件极为艰苦的地区之一。15年前,原本毕业后可以回老家阿里地区普兰县工作的白玛德吉作了一件让家人和周围朋友们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到自然条件更恶劣、生活环境更艰苦、教育状况更落后的措勤县工作。从作出选择到今天,她从未动摇和改变过,从贫困家庭走出的白玛德吉知道这里更需要她。

  当年就读于石家庄师范学校时,白玛德吉每次回家都要经过措勤县,当看到那里更需要教师,她作出了决定。“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获取而在于奉献,我应该留在措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白玛德吉说。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无数寒冷孤寂的夜晚,狭小的宿舍里留下了白玛德吉秉烛备课的身影。“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有时候得下几天的工夫备课,更何况现在知识更新很快,如果不能勤于学习就无法当好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白玛德吉对记者说。为了探索出适合高原牧区孩子的教学方法,她认真研读《城乡教育研究》、《新课程研究》等书刊,广泛浏览专业教学网站,做了一本又一本的读书笔记,提出的“课前先学、课中推进、课后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县进行推广。

  在西藏偏远的牧区,一些家长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白玛德吉发现,很多牧民不愿意送孩子上学,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在蓝天白云下骑马放牧,过世世代代未曾改变的生活。家访劝学、给家长和学生做思想工作,就成为牧区基层教师日常教学之外的又一项任务。15年来,白玛德吉家访的行程累计达4000多公里,措勤县的每一个角落都曾留下她家访的足迹。

  措勤县措勤镇门东村村委会主任嘎热告诉记者,“如果没有白玛德吉老师那份坚守和执著,我们村就不会走出那么多大学生。”

  “吉妈,我考上大学了。”当声音通过电波传到白玛德吉耳际时,她抑制不住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卓玛拉姆在自己家里温习功课的情形。

  卓玛拉姆告诉记者,自己家里穷,离家又远,当年考内地班的时候就住在吉妈家里,在外上学的几年,吉妈也经常给她邮寄生活费。当问及未来的人生规划时,这位上海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说,“吉妈对我的影响最大,毕业后也一定要回到高原,成为像她那样的人民教师。”

  去年春季开学不久,白玛德吉发现五年级二班的欧珠经常迟到、逃课,而且衣着破烂总是脏兮兮的。通过详细了解,得知欧珠的父母离异,导致孩子无心学习。她就把欧珠带回自己家里,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给予欧珠无微不至的关爱,逐渐使孩子从父母离异的阴影中走出来。同事普布说,“这样的故事多得说也说不完!”(记者 代 玲 夏先清 )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5日 06:28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