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自主创新铸利剑

——记空军工程大学教授黄长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今年,空军工程大学教授黄长强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29年前,黄长强以优异的成绩从华东工学院毕业,来到坐落在陕西西安城郊白鹿原下的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任教,从此始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耕耘,付出智慧和汗水,收获成功与喜悦。他的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2009年10月1日。一架架新型战机从国庆60周年的阅兵台上空呼啸而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而此时,黄长强全神贯注地收看电视实况转播,他的思绪与战机一同驰骋蓝天。因为,这些新型战机挂载的训练弹,是由他率领科研团队研制完成的。

  找准创新源头

  1993年,黄长强走上空军工程大学军械教研室主任的岗位。此时的军械教研室没有一项科研项目,没有一笔科研经费,有的仅是500余本专业图书和2000块钱的外债。

  黄长强果断提出“以教学助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思路。于是,他不断向有关部门呈报告、写申请,想受领科研项目。但由于对部队需求了解不够,他提交的l0余份科研论证报告均石沉大海。

  但信奉“一切问题皆有解”的黄长强绝不认输,他拿出自己多年的工资结余作路费,利用寒暑假寻访军械专业涉及的一线部队,通过实地调研,有的放矢地提出科研项目。在调研中,他敏感地意识到,陆军航空兵正在从抢险救灾型的保障部队,向攻防兼备型的战术部队转变,武器装备亟待创新。适应陆航部队的需要,他带领教研室精心拟定14个改装和研制项目,向有关部门呈报,陆航某机关一眼便相中其中的提高射击精度的项目,并要求黄长强尽快提供详细的论证报告。由此,黄长强争取到第一个科研项目。他幽默地说,这是我们科研团队的“第一桶金”。

  拿到科研经费,黄长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科研设备。经过半年攻关,他带领课题组找出一个全新的设计思路,使某型武装直升机的火箭射击精度提高28%。

  某型运输直升机,迫切需要加装武器系统。而该系统不是简单的拼装,需要解决武器系统操作、机弹结合等一系列难题。只有32岁的黄长强被任命为该武器系统设计师。

  当时,为运输直升机设计武器系统,是个“烫手山芋”,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只能白手起家。那段时间,黄长强和时间赛跑,和身体抗争。设计方案拿出来了,他却累病了,高烧不止。在去北京参加方案评审会的火车上,他发烧至40度。恰逢一对中医夫妇为他进行推拿治疗,才将高烧暂时退去。

  凭着这股干劲,黄长强如期完成任务。实弹靶试那天,为了增强试飞员的信心,黄长强主动请缨登机“陪打”。

  直升机加速、俯冲、刹车、拉起,百余发火箭瞬间喷薄而出,黄长强从舷窗望去,足球场大小的目标顷刻间一片火海。

  全部覆盖目标,成功了!此刻,黄长强眼中噙满泪水。

  而今,黄长强这位身着“空军蓝”的教授,被陆航部队官兵称为“军械120”。因为,我军的武装直升机团都搭载有黄长强科研团队研制的装备。

  不辱使命谋创新

  一次,被派往国外学习的黄长强在与国外专家开玩笑时说,他们的电视机落后,只有8个频道、高低频调换时还要换线。没想到一位国外专家反唇相讥,说他们对这些小事不在乎,只要卖给中国一枚导弹训练弹,就能换得一火车皮电视机。

  那一刻,黄长强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但他不得不承认那个外国专家说的是事实:外方卖给我们一枚某型训练弹数百万元,专用检测设备1000多万元,每架飞机还要收百余万元的改装费;如此下来,不仅花费不少,还经常受制于人。

  回国后,黄长强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让战机挂上属于中国自己的导弹训练弹,并立下誓言:做不成导弹训练弹,就退出武器装备科研领域。

  那年夏天,黄长强和他的科研团队研制的某型空地导弹训练弹,终于等到联机试验的一天。

  在试飞结束后的技术鉴定会上,由3名院士、60名代表组成的评审会,给予黄长强和他的科研团队研制的导弹训练弹高度评价:“总体技术达到国内最先进水平,其中研制的某项装备达到国外同产品的先进水平。”

  在创新中超越

  走进黄长强的办公室,你就会看见“恒诚恬勇” 四个大字。“恒诚恬勇”是黄长强青年时代就树立起的人生信条,他一直以此铭志、自励。

  当今世界航空装备正向无人化、隐身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趋势发展。黄长强敏锐地看到,无人机平台与武器系统的结合是新型作战力量战斗力形成的重点,是多学科交叉整合的新领域。

  早在几年前,黄长强就开始关注无人机的发展,他组织团队多渠道收集信息,并分阶段展开分析研究。最终,黄长强把科研重点定在“无人飞行器作战系统与技术”上。

  “我最不忍心看到的是,在未来的空战中,敌人用无人机攻击我国的有人机。”黄长强强烈的忧患意识,支撑他度过一个个技术难关。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黄长强和他的科研团队在“无人飞行器作战系统与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

  创建“无人飞行器作战系统与技术”学科,建立全国首个“无人飞行器作战系统与技术”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培养出首批硕士生、博士生;

  出版《无人作战飞机精确打击技术》、《多无人机协同作战技术》等专著;

  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性能高速无人机,其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短评

  时代呼唤这样的科技领军人才

  黄长强成为“全军科技领军人才”,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他的先进事迹表明,他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我国军事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开拓者。他无愧为我们时代所需要的科技领军人才。

  时代呼唤人才,事业造就人才。称得上“科技领军人才”的人,必定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人。黄长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主动适应我军装备建设发展的需要,急一线部队之所急,集中自己和科研团队的智慧攻坚克难。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想做事,有事做,做成事”。

  在信息化时代,强军兴国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今天,我们学习黄长强先进事迹,就是要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营造领军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努力使我们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江山代有人才出的生动局面。

  (本报记者 陈劲松 本报通讯员 余 俊 任培林)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1日 04:0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