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贾元友:信息化前沿一尖兵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贾元友讲解装备使用方法。

  “机械化时代的知识引擎,再也不能驱动信息化装备的车轮;只有用信息化知识武装,才能掌握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贾元友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士兵。他曾在演兵场上创造了一发炮弹击穿两辆坦克的战绩;他曾在1200米开外百步穿杨,4弹连续命中同一个靶心;他摸索总结出“岛链式晋级训练”等20余种新训法,带出50余名特级专业技术骨干和优秀班排管理骨干;他在入伍后用8年时间完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的学历教育,获得军事学学士学位,并一口气取得通信、驾驶、射击三大坦克专业的特级资格……

  再次见到贾元友时,他刚从总政组织的军队出席党的十八大基层和工作一线代表履职学习培训回来。在参加培训的这三天时间里,他特别忙碌,与“三栖精兵”何祥美一起切磋练兵心得;拜访“阳光带兵人”房萍和“新时期基层党代表”李晓钰,研究讨论理论学习和科学带兵的方法;向第二炮兵“博士军代表”廖平请教信息化知识。

  贾元友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之后,我始终有一种恐慌感,生怕自己理论水平有限,辜负了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培养。”

  其实,在贾元友的人生经历中,这种恐慌感始终相伴左右。去年年底,贾元友第三次到工厂接装。在20多天的培训时间里,他平均每天休息不到4小时,消化了300多个新装备问题。

  对于贾元友这股钻牛角尖的劲头,战友们早已见怪不怪。新装备列装初期,贾元友简直就像“长”在了坦克上。寒冬腊月,车里冷得像冰窖,手都伸不出来,他在里面熟悉系统操作,一坐就是大半天,每次出来都是手脚麻木。今年5月,各厂家总设计师组团到部队调研新装备使用情况。正在保养车辆的贾元友闻讯后,顾不得擦去满手油污,撒腿就往调研场地跑去。面对众多国内武器设计的 “大腕”,贾元友顾不上腼腆,把积攒的问题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抖了出来。一位总设计师十分感慨:“这个兵不简单,提出的问题很有见地,不少建议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在这个年代,本领恐慌人人都有,可像贾元友一样最终能把恐慌变成本领的就不多见。新型战车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环节精细,射击时间相对较长。贾元友认真研究射击流程,练习高速运动中瞄准技巧和击发时机,尽力压缩每个环节的时间,探索总结出“高挡起步、动态瞄准、滑行射击”的方法,使射击时间比纪录缩短了3.2秒。

  对于这3.2秒,专家这样评价:“现代战争,发现即摧毁。首发命中时间提前0.1秒都意味着多一分生存机会,3.2秒的意义不言而喻。”

  对训练的理解让贾元友成了个有心人。几年前,部队千里挺进内蒙古草原,可新装备一到高原便“水土不服”。贾元友带着几名骨干没日没夜地守候着坦克“望、闻、问、切”,半个月后他发现,清晨校正好的瞄准点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变高,太阳下山后瞄准点又会逐渐降低,恢复正常。随即得出结论:高原上剧烈的温差导致火炮身管弯曲指数变大,影响射击精度。全团参照贾元友绘制的修正曲线图重新校正了火炮。演练当天,贾元友和战友们取得了31发炮弹命中30发的优秀成绩。

  中国有句古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是贾元友却把自己的“绝活”毫无保留地全教给了别人。他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打赢信息化战争靠的是过硬的团队。他连续11年承担坦克通信、驾驶、射击3个专业教学任务,以带出精兵群体为己任,科学组训,严抠细训,是官兵公认的“铁教头”。

  (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通讯员 赵国涛 李志涛)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4日 05:18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