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周海江:转变发展方式 民企方能走出“经济冬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们民营企业只有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才能尽快走出经济冬天,才能在未来的竞争和挑战中取得优势,在国际化分工的产业链上不再被动。”当记者问到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巨大挑战时,十八大党代表、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如是说。

  众所周知,从宏观层面来看,2012年以来,受外需不振、内需趋缓,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中国民营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减速态势,生产、出口、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持续放缓,效益有所下滑,不少中小民营企业步履维艰,甚至破产倒闭。如何应对“冬天”的严寒?在周海江看来,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对于企业而言,转型升级是必然出路。他认为,“经济冬天”虽然比较冷,但是出现困难的大都是一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而一些品牌企业相对来说,发展的还不错。像周海江领导的红豆集团2011年,集团产销351亿元,同比增长24.78%。今年到目前为止,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增长两成以上。成绩的取得就得益于红豆集团这几年成功的转型升级。

  周海江说,仔细分析民企普遍存在的困难,就会发现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环境这两大瓶颈的制约。突破这两大瓶颈唯有加快转型升级。红豆集团从2008年开始,就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使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一在突破人力资源瓶颈方面。红豆在传统纺织服装制造业上,改变原有发展方式,从生产经营型向创造运营型转变,把本部近百家生产工厂升格为样板工厂,通过输出技术、管理、品牌,在全国各地发展了465家配套工厂和3000多家专卖店,从而在产销规模扩大3倍以上的前提下,本部员工基本没有增加,吸纳利用外部从业人员10万多人,较好地化解了本地劳动力紧缺、用工成本上升的矛盾。由此也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经营模式,做强了“微笑曲线”两端,集团本部则集中精力搞科技研发、品牌拓展、项目开发。

  在突破环境资源瓶颈上,红豆集团还加大对珍稀树种——红豆杉的人工种植和开发利用。目前,红豆集团已形成了人工快繁、盆景栽培、提炼制药、多元开发的产业链,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红豆杉育苗基地,成为红豆杉综合开发利用的全球领跑者。现在红豆杉已成功走进中南海、上海世博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被上海世博会誉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新树种”,全国不少城市公园、道路、小区都把红豆杉作为绿化树种。

  周海江强调,在加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注意培育自主品牌。他说,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缺少能够打得响的自主品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很多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第一,但是仔细分析,大多数产业都是“被第一”,很多产品今天在广东加工,广东就是全球第一,拿到江苏加工,江苏就是全球第一。谁有资格把“制造”拿来拿去?就是品牌拥有者。因此要掌握国际分工主导权,就必须打造一批自主品牌。像服装,在中国加工的价格是100元,拿到美国后,贴上品牌后,通过运输、分销等产业链升级,用接近零的资源消耗,实现了高附加值销售。而我们如果有了品牌,就可以把价格从100元提到1000元,甚至更高,我们也可以把其中的差额利润,用来增加员工的收入、增加对环境的保护,所以我们制造业必须走自主品牌之路。而且自主品牌因为利润空间大,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就强。

  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对红豆集团20多年的经营,周海江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技术含量,二是文化含量。技术含量通过创新实现,而创新主要围绕三个要素,就是人才、平台、投入。文化是品牌的附加值。中国制造要赶超西方品牌的百年文化,没有捷径,只能打民族文化这张牌。比如时装,红豆借助脍炙人口的王维诗句,在2001年创建了“七夕.红豆相思节”,开始的时候,外界没有重视,但红豆坚持了12年,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人共同的节日,同时也成为红豆时装重要的文化基因。

  最后,周海江表示,还可以向第三市场转移产能。他说,品牌升级对中国制造来说,是一场艰巨的挑战。有的企业表示,在当前通胀压力下,不要说完成品牌升级,就是制造也难以为续,这些企业的出路在哪里?除了向管理要效率、以创新要市场以外,他们可以将产业转移到海外第三市场。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9日 18:09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