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须跳出两个误区

访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代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陈克宏谈话喜欢直奔主题。

  这位有着工程师背景的十八大代表、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对十八大报告中用独立的一部分专门论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感到非常振奋”。

  在他看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首要的是尊重科技创新的自身规律。“我们党早在八大,就提出要尊重科学规律。但直到今天,人们对于科技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他对科技日报记者称。

  陈克宏直言,眼下亟须跳出两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误把“科技创新”等同“科技进步”,二是误将“科技创新”理解为简单线性递进关系。

  “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从一开始就不是个科学或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把‘科技创新’等同‘科技进步’,不利于解决科技和经济脱节。而且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科技进步的推动力,也需要应用创新的拉动力。没有创新驱动的经济体系,科技不能内生化为第一生产力。”

  从科技发展自身来讲,“科技能力的形成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没有超前的战略部署,就不可能产生理想的成果。”陈克宏说,很大程度上,今天的科技发展是为了满足明天的需求,投资科技就是投资于明天。科技不是招之即来的“万金油”,不是予取予有的“百宝箱”。当人们责难科技能力不足的时候,也需要认真反思:昨天我们为科技做了什么?

  一项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统计表明,获奖者平均在做出成果13.4年后才获奖。在激光的发明之初,人们普遍没有看到它的应用前景,而今天激光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测量、音像视频以及通信等领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成果具有相对滞后性,不能急功近利。”陈克宏说。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没有对人才价值的充分尊重和认同,就不可能有科技的未来。”陈克宏说,我国现行的科技体制并没有完全体现出科技发展的这一普遍规律,存在“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据统计,目前我国科技经费中人员费所占比例不足25%,而世界各国一般都在40%—60%。

  “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关键是要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创新价值实现。”陈克宏认为实现的途径在于三个“转变”:加快推进研发管理向创新管理的转变,创新主体的“个体努力”向“协同创新”的转变,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此认识基础上推进系统性的科技体制改革,才可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陈克宏说,1985年以来,我国科技体制经历了几轮改革,贯穿的主线就是始终围绕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应该说方向是正确的,成绩也是显著的。但也要看到,以往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是不同步的,更多体现在微观运行机制改革以及单项推进。现在科技体制改革强调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更关注整体推进、全面配套,更强调路径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更注重与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协调配合、系统推进。

  “当然,科技体制改革的功利性不能太强。”陈克宏说,科技发展的功能不仅表现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也会对形成全社会文化与价值观产生作用。如果只把科学技术功能界定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忽视科学技术作为文化精神的隐性价值,就可能离真正的科学愈来愈远。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1日 11:28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