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陈启涛:促进“洼地”崛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2年11月10日,十八大代表、安徽省委副秘书长、皖北办主任陈启涛作客设在新华网24小时发稿中心的十八大访谈间,接受新华网专访。

  十八大代表、安徽省委副秘书长、皖北办主任陈启涛10日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一就是让“洼地”尽快崛起。

  “‘洼地’是经济发展这个木桶上的短板。我们应当激发内生动力,汇聚外部资源,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加速发展。”陈启涛说。

  皖北十年间:“洼地”崛起趋势明显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洼地’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 陈启涛说,从世界范围讲,有南北差距;从我国来说,分为东中西部,西部、中部地区就是发展的“洼地”;具体到某个省,同样有一个“洼地”的问题,比如,粤北是广东的一个“洼地”,苏北五市是江苏发展的“洼地”,而安徽的“洼地”在皖北地区。

  对实现“洼地”崛起的梦想,实现经济发展滞后地区老百姓的愿望,陈启涛充满信心。他如数家珍地讲述了皖北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乡面貌、改革开放、民生改善、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十年来皖北地区的发展显示,‘洼地’崛起的趋势非常明显。”

  从经济总量来说,皖北这几年增长速度加快,地区生产总值从五年前的不到2000亿,到2011年已经超过4000亿。在安徽省的比重逐步上升。皖北地区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以农业为主,有的地方农业占比达到30%甚至40%。近几年,该地区工业化率明显提升。

  “洼地”崛起的另一个标志是城乡面貌的改变。皖北地区过去知名的城市比较少,阜阳市、亳州市等皖北城市在全国的知名度比较低,也存在“脏、乱、差”的问题。这几年,安徽大力推进城镇化,改造老城区,开发建设新城区,城市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皖北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许多外部资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年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民生得到很大改善;该地区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政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吸引了更多企业、人才来皖北投资创业。

  激发内生动力:“洼地”发展必须要做的五件事

  皖北是重要的经济板块之一,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的寿县、霍邱、凤阳、明光、定远等五个县。为促进皖北加快发展,安徽省专设了皖北办作为协调办事机构。

  作为皖北办主任,陈启涛认为,要实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欠发达地区有几件事是必须做的。第一,“洼地”要加快推进工业化。欠发达地区最缺的是工业,最落后的是工业,尤其是中部地区、中原地区,包括皖北地区,工业比重虽然比过去有提升,但总体还不到40%。因此,要进一步把优质资源、扶持政策落实到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上。

  “推动洼地工业化,还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发挥自身优势。” 陈启涛举例说,皖北地区资源优势比较明显,不仅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还有煤炭、文化旅游、科技教育、人力等资源。要围绕这些优势来培育当地的工业:蚌埠市主攻电子信息产业,宿州市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亳州市则在做好中药产业和酒产业上下功夫。

  第二,“洼地”要加速推进城镇化。加快工业化本身既是促进工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的需要。工业发展要由城市、园区来承载。下一步,城镇化不仅是中心城市要做好,对于小城市、小城镇也要重新审视,完善功能,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洼地”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欠发达地区一般来说都是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占比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恰逢其时。陈启涛说,因为一方面城镇化的扩大对农副产品品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人们对于农产品的结构也提出许多新要求,皖北发展现代化农业大有可为。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小康的重要抓手。”陈启涛表示,促进“洼地”崛起,实现小康目标,还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动力,要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要在民生工程上下工夫,让全体人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改革的成果。

  “对欠发达地区来讲,最为关键的是要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选好自己的主攻方向,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落实得更好。” 陈启涛说。

  汇集外部资源:“洼地”崛起需要哪些支持?

  “洼地”崛起离不开外部的支持,还需要汇聚外部资源。陈启涛说,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强,即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的率先发展。“对一些‘洼地’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实际行动让欠发达地区的老百姓得到实惠,方方面面已达成共识。”

  在陈启涛看来,对皖北等欠发达地区,几个方面的支持非常重要。第一,国家的财力要更多地向“洼地”倾斜,对于涉及到“洼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补贴补助应该更多一些。

  当前,欠发达地区存贷款比例严重失调,“存在当地,花在别处”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对此,陈启涛认为应当通过差别化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欠发达地区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支持欠发达地区提高贷款能力和比例,支持欠发达地区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这些金融政策的注入对欠发达地区至关重要,要下更大的力气。”

  陈启涛建议,在用地指标上,可采取城乡用地挂钩等措施,保障促进“洼地”发展的项目落地;在产业项目上,凡是能够发挥后发地区优势的项目要优先在后发地区布局建设,允许后发地区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优先支持后发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打造产业基地,继续加强后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环保方面,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杜绝“先污染、后发展”的路子。

  针对欠发达地区人才缺乏的问题,陈启涛建议开辟欠发达地区的人才特区,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

  陈启涛说,“洼地”的崛起,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我们必须树立促进‘洼地’崛起、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理念,对老少边穷地区、欠发达地区多一分关爱,多一分支持。”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1日 19:42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