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视频]科学发展向未来(二):新思路 新目标 新部署

微信扫一扫 ×

  这两天,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十八大报告。报告中的一些新提法备受关注,有的词语只是一字之差,却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期许。比如,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报告还展示了许多令人备受鼓舞的具体目标和美好前景。那么,这份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期望,指明未来奋斗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如何写成的,它会给未来的中国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

  权威解读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参与了党的十八大文件起草组的工作。他向记者介绍说: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组,是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今年1月份成立的,胡锦涛总书记在起草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对报告的起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总体要求。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施芝鸿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产物,也可以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党的一个集体创作。

  在这个集中全党智慧的报告中,有很多亮点都成了国内外媒体报道的焦点,施芝鸿也总结了他认为最核心的七大亮点:第一,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把它纳入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理论概括,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三是从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同时明确提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中国下一步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第四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对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第五提出了提炼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各方面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问题。

  此外,施芝鸿还认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变四位一体为五位一体,以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也是报告中的亮点。

  那么这些亮点的提出对我们国家下一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施芝鸿说: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如期全面建成一个惠及全国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华民族将更加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愿景。

  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提出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在十八大报告中有一个词被多次提及,那就是民生。明确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施芝鸿说:中国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益将得到全面维护和保障,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的水平,将全面提高,他们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会普遍增强。

  报告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容也很引人关注。报告中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施芝鸿说:我们制度供应奇缺,要通过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提高我们制度供应的可供应性,使得改革深化,制度完善。

  代表热议

  代表王爱文说:这一次系统地提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代表李静说: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的代表,西部地区是后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我特别希望西部要加快发展,实现追赶跨越发展。

  冉新权、陈刚、王永涛等代表也都热议了报告的亮点。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1日 21:41      来源:央视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