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周为民——强调道路有针对性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周为民: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学习时报》原总编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问题。 ——周为民

  广州日报:十八大报告中强调“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种强调,有着何种现实意义?

  周为民:十八大对“道路”的强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今天正处于改革进程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而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发展又面临种种深层次的问题,一些思潮开始出现,对未来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因此,十八大报告此时进行一次旗帜鲜明的阐述,其现实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科学理论。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是现代化问题,即实现中国社会的整体的现代化转型。这个问题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二是怎样实现这种现代化。

  要防止没有发展的增长

  广州日报:科学发展观近十年的实践证明了其对中国全局发展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其中的深远内涵?

  周为民:科学发展观回答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什么是发展?“发展”绝不仅仅是“增长”,“发展”的实质是结构变革,是在结构变革(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中实现的增长。在现代化进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掉进有增长而无发展的陷阱。而科学发展观最注重的就是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征,就是强调改革开放,强调全面推进、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的社会主义、开放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十八大报告也明确回应了党内外对深化改革的期待,对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等均提出了清晰的原则,作出了相应部署,这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至关紧要的。

  广州日报:更深入一步探究,您怎样理解总书记报告中提到的“道路”?

  周为民:实际上,所谓道路问题就是目标与条件的问题,“道路”这个日常用语在这里是带有比喻性的一种说法,而它被赋予的实质含义就是“目标与条件”。

  目标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并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体系,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现代化目标的认识。中国现代化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统领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由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直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

  条件问题是怎样实现以此为目标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对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到对发展的动力、战略、步骤、方式等的新认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系列最新成果,全面回答了中国现代化条件的问题,即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问题。

  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才是成功的

  记者:科学发展观一贯强调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现实意义何在?

  周为民: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我认为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

  用“以人为本”来概括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就鲜明体现出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一致性,进而深刻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最高目的而不是只以人为手段、为代价的现代化,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也才是真正能够成功的现代化。

  这样来理解问题,就可以认识到,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正是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贡献。(特派北京记者 徐锋、赵琳琳、王飞)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09:09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