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代表手记:充分唤起社会成员活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崔明华代表。周寅杰 摄

  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书记 崔明华

  十八大前,还在上海的时候,很多同事和熟人见面就问我,什么时候去北京开会?我知道,这不只是对我个人的期待,更是对我所在的社会建设领域的一种期待。这几天,当我坐在十八大会场里,学习讨论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感悟其中透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时,更让我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作为社会建设工作战线的党代表,我格外关注这段话:“加强社会建设,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这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着眼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提出的新要求;这样一个时刻,这样一番强调,让我们意识到,社会建设的任务,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过去十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成绩斐然。但有专家同时指出,我们的社会建设总体水平落后于经济建设达15年。这种不平衡如果不及时解决,如果依然只是“一条腿走路”,我们的全面发展和持续进步将会受到严重阻碍。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既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这些年,上海在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及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层、多元、多面的探索实践,有很多鲜活经验。但人们仍有很大期待:我们是否充分地唤起了社会成员的活力,用一个富有生机的“社会”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社会建设的根本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像前面引用的报告中的那句话,和我们常说的 “人人参与社会,社会关心人人”。“人”是社会建设中最核心的要素,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都需要站在“人”的立场上去考虑,去实践,目的也正是激发每一个人的活力。

  社会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十八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社会建设工作者,我们需要坚持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用创新来推动社会建设。其中首要的,还是要从人的需求中找工作方向,从基层实践中找工作抓手,从群众评价中找工作定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唤起社会的活力,而唯有唤起社会的活力,我们的发展才可能获得源源不绝的动力。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14:58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