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十八大报告解读:在创新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作为贯穿大会主题的基本立足点,这是对我国既往发展经验的准确凝练,也是对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坚定昭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道路的伟大创新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只有100多年;而在一个经济社会基础薄弱、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仅仅几十年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更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课题。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前艰辛探索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理论的创新总是和实践的发展紧密相连。沿着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改变了僵化的旧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使中国改变了封闭的纯内向型经济模式,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使中国从工业化的起步发展到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使中国从1978年人均GDP300多美元跃升到2011年超过5400美元,跃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并朝着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转变;同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位并占有超过世界GDP份额10%的国家,“中国因素”对世界经济增长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实践充分证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开创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成功道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此作出了深刻阐述:“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我们应该坚定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动摇不得,懈怠不得,折腾不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在攻坚克难的创新中不断拓展

  在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下,我们怎样继续走好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答案在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这16字的本质是创新,意味着对这条成功道路的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开拓。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中国发展的成就,在于解放思想所带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有效指导,带来了党和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智慧之花的绽放;而随着发展的基数愈益增大,发展的难度也在增加,如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如何成功转变发展方式、如何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依然需要通过进一步升华的思想解放,才能真正攻坚克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强国之路。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掀开了当代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巨幕,带来了中国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变革。随着实践的前进,中国目前仍然存在的某些体制机制的障碍,大多属于先易后难的改革进程留下的难度更大的改革任务。所以,深化改革开放,并把改革思想和改革举措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路,只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才能不为各种岔路、歧路、邪路所迷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中国发展中的问题仍然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来解决

  在目前仍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还存在内部较大的自然与社会条件的差异,存在改革发展中形成的社会利益集团的多元化及其矛盾,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的不协调,存在不同阶层民众的诉求差异等等,都给我们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赋予了新的任务。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这些矛盾或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是我们积极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实现发展上水平、上台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创新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根本指导思想。(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教授 董小麟)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15:31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