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37家中外媒体记者赞叹:“这种社会服务创新是真正惠民之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为中外记者在清水苑社区服务中心活动室采访正在练习舞蹈的老人们。辛东摄

  昨天,市新闻办与十八大新闻中心共同组织了“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北京市特色项目参观采访系列活动。37家中外媒体的44名记者走进东城区的街道、社区,采访、参观网格化服务管理,记者们赞叹:“这种社会服务创新是真正的惠民之举。”

  上午9点半,中外记者们首先走进了东城区东直门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巨大的屏幕上,交替显示着该街道各个主要路口的实时画面。“东直门街道被划分为34个网格,”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点击鼠标,大屏幕中的画面立刻变换:街道3D景象中,每个网格的四至范围、辖区内单位情况、人员情况一一显示出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情况数据都十分详尽,“基于这种完善的信息库,我们为百姓提供量体裁衣的社会服务管理。”

  中外记者们纷纷赞叹,“这个信息库太齐全了,没想到北京的社会服务管理运用了这么多科技手段。”美联社、美国中美邮报社、香港亚视、香港卫视、亚洲经济周刊、台湾TVBS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们感慨,“北京的这种社会服务创新是真正的惠民之举。”

  台湾UDN新闻台的记者蒋志薇特别兴奋,跑前跑后采访街道的工作人员。“这是我第一次采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感觉特别新鲜,同时也觉得政府的这种服务对居民来说特别周到。”

  她说,“我希望可以多深入北京的社区,采访这种好的做法。”

  记者们正在赞叹,东直门街道的工作人员又向大家介绍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新进展:“街道与辖区内248家服务商签订了加盟服务协议,能够为社区居民们提供各类家政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开发了‘零距离生活圈’,居民只要坐在家中,就能订餐、购物。”又引得记者们一阵惊呼。

  离开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记者们又来到了东直门街道清水苑社区。十几位社区老人正在社区服务中心活动室里练习舞蹈。记者们纷纷架起了“长枪短炮”,快门声此起彼伏。

  “感觉这些老年人太有活力了。”蒋志薇笑着说。“您经常来参加社区活动吗?”“您在这里能够享受到社区提供的哪些服务?”记者们趁着老人们休息的间隙,上去和大爷大妈们攀谈了起来。

  一旁的居民图书室里,几位居民正在看杂志,引起了台湾一家电视台两位记者的注意,摄像记者悄悄地架起了摄像机,另一位记者则伸出了话筒,“您经常来这里看书吗?”老人们笑了,“是啊,这就是专门为我们开放的图书室。‘网格化’以后,居民的需求社区都知道,我们有什么问题,找网格员就成。”

  一位年纪稍大的记者,端着相机一路拍照、一路采访。记者上去询问得知,他是澳门商报的记者王维。“我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多年,”他说,“北京这些年方方面面的变化太大了。地铁越建越多,产业发展越来越快,城市服务管理越来越成熟。比如网格化管理,这种人性化的服务管理,体现了政府在不断创新思路。在北京,政府服务周到,百姓生活美满。”

  关于正在召开的十八大,王维告诉记者:“澳门的居民也很关心十八大,这些年来中央对澳门的支持很大,澳门居民希望祖国越来越富强。”

  整整一上午,中外记者们进街道、访社区,同社区干部、居民们进行深入交流,从百姓的一言一语中、从他们的所见所闻中,感受到了新北京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了北京市民和谐美满的生活。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北京市特色项目参观采访系列活动总计15场,预计将有800余名中外记者参加。

  新闻背景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

  “网格化”是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领域的一大创新。2004年由东城区首创,不仅在北京推广,还被26个省份的90多个城市(区)借鉴采用。

  如今东城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起以“人、地、物、事、情、组织、房”为核心的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还纳入了全区251家养老餐桌、183家托老所、5600个社区商业网点等各类社会服务资源,为百姓提供“无缝隙”的全方位服务,进而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

  根据东城区的建设目标,“网格化”还将引入最先进的现代科技,构建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记者 祁梦竹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18:06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