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曾颖如:把青年社会组织的声音带上十八大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十八大小组讨论会上,十八大代表、团广东省委书记曾颖如发言,声音柔和,却语气坚定。她手中的发言稿,其背后是2259名来自广州、深圳、汕头、梅州、阳江、东莞、江门、清远等市的城市青年、农村青年、异地务工青年和在校大学生,以及团广东省委官方微博的178万名粉丝对十八大的期待和建议。

  亮点在于,这份汇集各行各业、各门各类青年声音的调研报告的形成,与聚拢在共青团组织周围的、过去可能不曾得到足够关注的“草根”青年社会组织密不可分。

  “一些调查问卷直接发给这些青年社会组织的负责人,由他们去收集青年的建议和看法。”曾颖如介绍,去年年底以来,团广东省委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团结凝聚了一大批过去通过传统共青团工作方法难以触及的“草根”青年社会组织。这次参加十八大,她特地把这些青年的声音也带来了。

  枢纽型社会组织,一般是指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与同类型、同行业、同地域的社会组织开展广泛而紧密的合作联系,并发挥政策引领、业务指导、协调合作、服务管理等枢纽性作用的社会组织。如今的广东共青团,在坚持原有的职能和属性之外开辟工作新领域,欲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枢纽型共青团。

  “85后”姑娘崔丽霞是一名有幸通过团组织的调查问卷给十八大提建议的“自组织”青年,她所在的“小金雁社区公益服务中心”为广州市番禺区的500多名流动儿童提供免费的“放学后服务”。

  外来工从最初对她爱答不理,到现在主动把孩子送过来,小崔说,多亏了团组织,“团组织给了固定的活动场地和设施,桌椅设备都得到了更新,还帮忙从民政部门获得了社会组织的‘身份证’”。未来3年,“小金雁”还将依托团广东省委协调的企业捐赠资金,在番禺全区建立10家流动少年服务中心。

  像“小金雁”一样,半年来,已经有2000多家刚成立不久的青年社会组织与团组织结缘,加入到由团广东省委发起成立的广东省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中。

  曾颖如把这种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建设的做法称作“协同治理”模式。在广东,这种“协同治理”的理念被团省委具体设计为“好社会 亲青汇”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计划。其本质是由团组织扶持、帮助一批青年社会组织,并引导这些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在与团组织的协同中推动善治。

  目前,广东省已建立212家“亲青家园”青少年服务阵地,孵化创建了147家青年社会组织,培训了2500多名青年社会组织骨干,联系凝聚了4838个青年社会组织,累计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3419个,成功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总额超过6000万元。

  “探路”的过程艰辛却又充满着新鲜感。曾颖如眼看着各级团干部进行着“头脑风暴”,经历着团干部能力“升级换代”所带来的阵痛;与此同时,她也亲身感受到了青年、青年组织对共青团的重新认识,“有的青年组织刚开始并不愿意与团组织打交道,生怕我们干预他们的活动。而现在,经过将近一年的沟通交流,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青年组织主动加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来。”

  一份《枢纽型组织建设5月重点工作》的安排表足以说明广东团组织改变工作方法的决心。团省委服务青年社会组织的专门机构——枢纽办罗列了从策划“驻校社工计划”,到发展“时代廊桥 亲青家园”等项目的每一个工作细节,并给团省委每个部门布置了当月的工作重点。

  如此“接地气”的工作状态,在如今的广东共青团系统已经成为常态。全省各地乡镇、街道的团干部们每季度要参与5天或40小时的志愿服务,在团干部“亲青接力站”内倾听青少年心声“聚群力”。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3日 06: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