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绘就未来发展宏伟蓝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总依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凸显我们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一方面,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城镇化是我国巨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近7亿人,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许多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要求,表明城镇化将淡化规模和速度,更多追求质量。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这是在新形势下对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发展战略中优先位置的进一步明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仍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促进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西部地区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承担的特殊使命,既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特色和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又要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总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指明了方向。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 的精神实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在过去10年中,我们党就是依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才探索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伟大理论创新成果。我们必须自觉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

  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迈上新台阶,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疲软,我国对外贸易增速下滑,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任务繁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我们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鼓励外贸企业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自主品牌。加快建设外贸生产基地,搭建贸易平台,鼓励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从容应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经过10年努力我国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已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在新的形势下,还要坚持不懈推进制度改革,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1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全民健康,健康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谋划,确立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但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真实体现。近10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人民的期待和社会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为此,就要加大教育投入,让所有孩子都有学可上;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平等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3日 07:18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