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十八大代表于丹: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十八大代表于丹。

  十八大代表于丹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意义深刻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同时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共价值、权利价值、道德价值三个层面形成三足鼎立的框架,意义深刻。在今天,文化的一项使命,就是要建立相对稳定的价值观系统。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主动交流,而不是灌输,要有文化自信。——十八大代表于丹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专门用24个字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于丹说,这个表述把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个倡导。三个相辅相成的层面,形成三足鼎立的框架。首先,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全社会的公共价值系统,是我们都希望达到的状态。第二个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公民层面的,体现了权利的价值。是一个公民可以享有的权利,是现代文明中公民个人权利价值的主张。第三个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根植于民族土壤中,最具有传统意义的道德价值。中国人的诚信、仁爱,中国人对于国家的大义,这到现在都是一脉相承的。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三个系统,一个是公共价值,一个是权利价值,一个是道德价值。公共价值是社会层面,权利是公民个体层面,道德是中国传统伦理层面。既有全球化,也有民族化的,既有整个社会层面的,又有个体层面的。三个层面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在三个层面上找到更多关联度,在强调要着力提升公民素质和道德水准的今天,这个价值系统最意味深长,因为它是关乎个人的,植根于中国的土壤。

  要有更多文化惠民成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专门提出了三个自信,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于丹说,科学发展观也是一种态度,是共产党人走到这个历史阶段,面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国情的变化,和执政党地位的变化的一种科学态度。这种态度能让我们建立起一种理论自信,也让我们走在发展的道路上。

  她同时表示,在我国的文化推进建设中,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国公民的社会素质和道德的问题,因为在这几年,我们都在探讨伦理道德的坚守,十八大报告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正视现实,并提出了制度安排。

  于丹说,在今天的文化格局中,还要做一些事情。第一,建立相对稳定的价值观系统。今天的中国开放了,但价值观多元。多元碰撞之后要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系统。不能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可信的东西太多,就变成什么都不行。建立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系统,在今天是文化的使命。

  第二,有更多文化惠民的成果。也就是说,要实现文化权利的平民化,让普通老百姓能够通过正常的途径分享传统文化。“这些东西应该是零门槛的,甚至不能是低门槛。文化的根脉是属于大众的。”

  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是灌输

  于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自己在几十个国家讲学过程中,大家在打交道时,西方对于中国的宣传这个词是有成见的,认为这是主题预设,为了达到某种效果的灌输。“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有来有往的。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不是为了完成单方向灌输的,走出去是为了让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她说,因为今天的世界是多极文化,大家互相制衡,共荣发展。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于丹也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文化要在比较中确立自己的坐标。于丹说,文化一定要在比较中呈现它的价值。一个国家现在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一定包含着它的历史养成。衣食住行,都是历史根脉在此刻的表现。要让别人了解,就得跟人对比。于丹说,中国文明的根系是靠伦理来维系的,而伦理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是根据24节气,西方过的是节庆,是向神致敬,中国传统节日过的是节气,比如,清明、中秋、重阳,我们过的是土地的节奏,这其中都有文化的养成所在。

  她说,这其中包括很多生活的习惯。比如,中国大锅煮饺子,而西方人习惯一个人自个儿吃汉堡。“包饺子,是守岁守到第二年的第一个时辰,守饿了,得吃点东西,吃饺子是民俗,是一个中国伦理聚合的仪式。吃饺子是吃的那点结果吗?它要的是全家人包饺子,其乐融融相会于子时的过程,一年的心愿寄托于此。要是中国人,你让他啃一个汉堡,肯定不高兴,因为不符合那种喜庆的气氛。”

  在比较中建立文化坐标

  于丹说,文化是融在衣食住行这些习惯中的,所以,要在比较中建立文化的坐标。“西方人喝咖啡会根据季节吗?不会。但中国人喝茶有讲究。春天夏天,就要喝不发酵的绿茶,冬天则要喝普洱,都是全发酵,暖暖的。中国人的茶是在四时之中用来平衡的。‘茶’字是人在草木之间,中国人一杯清茶在手,如坐山林,如归草木。这就是文化差异。”要在文化坐标的差异中呈现价值。文化之间没有高下之分,但它一定有差异。“比如说,我们在教西方人认识汉字时,能不能顺便把背后的文化也推介给他?”

  她建议,在进行文化传播时要推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文化要心平气和地往外走,每个人都去努力。我们要呈现中国人的从容与智慧,传递我们的文化价值观。于丹说,中国人的精神的根一部分是扎在土地里的,不能忘本,守信誉、懂仁爱、会分享,才是传统伦理教育中的核心价值。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去发展它,去提升它的创新能力,走向国际化,我们要有这份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3日 07:38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