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代表手记 宋鱼水:踏实理性推进法治建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十多年的法官职业生涯中,我先后审理过1700余件民商事案件,其中包括500余件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法治对国家发展实在太重要了!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无疑,我们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相当不易的历史成就。作为法律体系建设的亲历者,我深知每一部法律背后都凝聚着大量的学术研究,凝聚着司法实践中艰辛的案例成果,凝聚着立法工作者的总结和提炼。来开会之前,很多人问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如何看待立法?”十八大报告给出了明确回答:“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我的理解,首先,一部好的法律必须对时代作出回应,而我们身处的变革时代,必然为既成的法律提出新的发展需求,所以,法律体系的发展完善是必然的。其次,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精神领域成果的巩固,也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事实上,法律是人类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象征,十八大报告强调完善立法,将从法律上确保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各个方面越来越美好。

  十八大还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公正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近年来,人们关注司法体制改革,期待司法公正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温暖。当看到一位位年轻法官背负人民嘱托走上审判岗位时,我想说:公正是法律人的最爱,真正的法官是因为爱这个职业,才从事司法工作。我相信,司法改革的核心最终要聚焦法官本身,培养一流的审判专家,打造最优秀的法官职业群体。未来五年,我相信,会有一大批司法工作者成为出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家,审判水平大幅度飞跃,在司法公正的考卷上给出人民期待的答案。

  法律文化植根于公民之中,亿万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养成依法有序维护权利、解决矛盾的习惯和能力,这就是程序正义。所以,十八大报告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结合中国国情,法治进家庭,要力求解决夫、妻、子女、父母之间财产和抚养(扶养)的和谐问题,夫妻互爱、爱惜子女、孝敬父母等法律上都有规定;法律进社区,更需要在社区公共建设领域教会社区居民如何尽义务、分享小区利益,形成互助互爱的小区文化。法律的本质不是让大家产生纠纷,而是教会大家如何避免纠纷,如何解决纠纷。

  十八大报告对法治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部署。面对未来,我充满期待。让我们既满怀激情,又踏实理性地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宋鱼水)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4日 06:30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