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十八大胜利闭幕:中国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4日圆满闭幕,国际舆论对此次会议予以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

  泰国《民意报》、《泰叻报》、《经理人报》等多家媒体持续关注中共十八大。《民意报》和《经理人报》发表文章认为,十八大不仅关系到十几亿中国民众的未来,还将对整个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泰叻报》认为,十八大向外界传达出了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贯彻透明、民主、和平的执政理念。

  印度主流媒体14日纷纷对中共十八大胜利闭幕予以关注。印度《展望》杂志刊文称,随着十八大的闭幕,吸引世界目光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也呼之欲出。印度亚洲新闻社当天则报道称,在十八大闭幕之际,中国经济也传来利好消息,特别是继工业产值、零售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等领域都已出现增长之后,中国近几个月来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也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在企稳。

  俄新社、俄塔社、《生意人报》网站等俄各大媒体均对十八大闭幕进行了密集报道。俄新社对会议进程进行了回顾,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会改变,已经确立了下一个时期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俄新社政治观察员柯西廖夫表示,中国以及她的一举一动对世界来说将都越来越重要,十八大的召开,团结起了一个拥有13亿人民的国家。

  印尼《千岛日报》记者沈慧认为,这次大会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和胜利。他表示,相信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带领中国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

  南非《新闻24小时》网站14日报道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4日正式闭幕,历时一周的大会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将对中国未来10年产生重大影响。

  卢旺达《新时代》网站14日报道说,中共十八大14日闭幕,大会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这将有助于中国未来发展更加均衡和公平。

  肯尼亚《民族日报》网站14日报道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中共十八大选出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将领导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提高13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创造新繁荣。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在14日各时段的整点新闻中都播出了十八大闭幕的消息。新闻说,这次大会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定下基调。

  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国际问题专家瑟拉耶什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共十八大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过去十年,中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系列数据可以证明,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已进入世界强国之列。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路易斯·戈麦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善于从其执政实践和他国经验中汲取营养,努力丰富和发展自身党建理论和执政水平,极大地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墨西哥拉美记者协会副主席特奥多罗·伦特里亚对中国的迅猛发展成就和中共的执政能力十分肯定。他说:“如果你问我一个国家怎样才能获得更大进步和发展,那么我会说,请向中国学习吧,那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佳样板。”

  德国慕尼黑大学应用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维尔纳·魏登费尔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不应该走西方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民族和文化特性决定的。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就要求世界上不同国家应该保留自己的政治、文化特色。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教授霍斯特·洛切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十八大召开的重要性在于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及时指出了中国在过去十年发展基础之上,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之路。十八大对于共产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同样十分关键。

  比利时智库当代中国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傅立门认为,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会继续致力于确保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稳步发展,中国经济的稳定,对于欧洲有利。  

  意大利亚洲观察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奥兰迪在中共十八大闭幕之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共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仍将面临艰巨的任务,需要处理好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的关系,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处理好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中国今后很难将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截然分开。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国际关系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越来越凸显其作用,这就需要中国更加开放。

  澳大利亚圣乔治银行经济学家贾斯廷·洛克14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衷心祝贺中共十八大闭幕。相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能够继续深化经济改革,应对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为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布鲁塞尔智库欧盟亚洲中心负责人弗雷泽·卡梅伦认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不会有大的改变,因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中欧必须共同努力。过去几年中,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与援助也帮助了深陷欧债危机的欧洲。相信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会认识到与欧洲合作的潜力,继续加强双方在各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实现双赢。(记者 孙广勇、廖政军、谢亚宏、张慧中、苑基荣、张建波、张梦旭、李中海、邹志鹏、黄发红、刘歌、史克栋、李景卫、张杰)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5日 05:2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