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让学雷锋成为道德自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深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行。“这是我应该做的”,是雷锋每次奉献爱心后的标准式回答。这句朴实感人的话,反映出雷锋朴素而崇高的道德自觉,成为雷锋精神的一个鲜明标志。这句话也一度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语”,温暖着很多人,感染着很多人,掀起一股股“向雷锋同志学习”热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在有些人看来,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帮助别人是要有回报的。于是,“这是我应该做的”很难再听到,“不让救火先谈价”的消防队、“挟尸要价”的打捞公司粉墨登场了,“雷锋精神过时了”的论调广为流传,“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也成为民众耳熟能详的顺口溜。

  与此同时,好人得不到好报的尴尬、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无助,使得不少人不敢在老人倒地时搀扶一把,担心被“倒打一耙”;不能在“路见不平”时“拔刀相助”,生怕“引火烧身”。这种尴尬的现实,深度刺痛着人们的心,让很多人心生悲凉。面对此情此景,是屈从不良道德环境,还是勇于改变现状,检验着人们的道德勇气,迫切需要社会作出回答。

  其实,任由世易时移、社会变迁,爱与善都是社会主流、时代潮流。在时下社会,人们憧憬社会更和谐、人与人之间更友爱,很多人都在显示着、传递着善。尽管在如今的功利社会,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情冷漠,但亦不乏阿里木、郭明义、“格桑花”、“板凳妈妈”这些播撒人间大爱者。他们都是我们身边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数十年如一日,将一己善心融入在平平凡凡的日常小事中,用双手给人帮助,用话语给人温暖,用爱心给人快乐。

  这世界因为善才转动,因为传递善才充盈着爱、才永恒美丽。而善心有如盛开在纯洁心田里的一束红艳的玫瑰,存在每个人心中。一些人所缺乏的,只是一种显示善的勇气、一种传递善的行动。换言之,在我们的社会里,道德并不孤单,但它需要外部环境来促进和推动。湖南省第四届“红彩信、红短信、红视频”制作传播大赛将弘扬雷锋精神作为重要主题,雷锋的家乡长沙推广“这是我应该做的”流行语,有助于将“雷锋精神”变成民众的道德自觉,让雷锋精神永远流传。

  当“这是我应该做的”“流行语”蔚成风气时,当“学雷锋”成为人们的道德自觉时,我们便会发现,“学雷锋”所接力传递的爱心洪流,已经将所有人都融化在温暖如春的感动中,升华在馨香四溢的大爱中。“这是我应该做的”,亦必将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作者系省委统战部研究室副主任)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5日 15:24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