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宣言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以宽广的视野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和十六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新布局,科学部署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项举措。报告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体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体现了总结过去和规划未来的统一。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实践性、理论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宣言书。

  一、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

  伟大的事业催生创新的理论,创新的理论引领伟大的事业。把一个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符合本国的国情,适应实践的需要,揭示客观规律,引领前进的正确方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信和理论自信。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灵魂,科学发展观是贯穿报告的一条主线。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科学的内涵、精神实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做了深刻的阐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对于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是关系民众福祉、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建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个政党理论上的正确,在理论指导下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就能够开辟一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相反,理论上的错误,路线方针政策上的失误,就会导致事业上的挫折,民众的福祉受损。殷鉴不远,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丢掉政权的教训可谓发人深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新的概括。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报告强调了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号召全党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保障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五个方面的新要求。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既涵盖物质生活层面、民主政治层面,也有文化精神层面和生态环境层面。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情怀,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深化改革的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五、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布局

  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亿万民众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石,它的布局如何,怎样实现这个布局,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统筹推进。从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到“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提出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也包括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并列,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新布局。这表明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更加全面,目标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有力。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六、党的建设的新举措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如何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证,使“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引发了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所有这些,都对党的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给党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应对“四种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化解“四大危险”——党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必须提高“四个自我”的能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四种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为了确保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八项任务,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 孙 杰 )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6日 20:37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