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本周话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编者的话: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把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抓住重点、探索途径,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工作?“本周话题”的3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深入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之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深入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战略举措的具体体现,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项重大任务。

  抓住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十分丰富。深入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抓住重点,突出对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的宣传普及。一方面,向人民群众系统阐述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使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普及的重中之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联系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和实际问题,能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比如,可以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物价、住房、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医疗、惩治腐败等问题,既用事实和数据说服大众,又用发展规划和美好蓝图激励大众,在此过程中宣传普及党和政府的基本政策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和手段等,化解群众疑虑和担忧,激励群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分类指导。科学把握理论宣传分众化特征,针对不同目标群体进行分类指导,能充分调动不同群体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积极性。对于党员干部,可以通过举办时事报告会、政治论坛、学术讲座和发放理论读本等形式,引导他们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青少年,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演讲会和网上讨论等正面引导形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于普通工人、农民、职员、中小企业家等,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咨询活动、帮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丰富手段。积极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的有效方式。应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增加宣传教育的科技含量,特别是信息技术含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化、形象化,增强人民群众的学习兴趣。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热点和难点,可以运用专题网站、网上交流、电视直播、手机短信等手段,使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思想。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知识,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动漫等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具体化,方便人民群众学习和接受。

  创新形式。一方面,进一步改进语言表达方式。注意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朴实、雅俗共赏的语言表达方式,消除人民群众学习理论的障碍,增强科学理论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感召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创新理论宣传载体。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够以巨大的推动力量使包含一定价值意义的文化产品不断被复制和推广。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念融入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中,使人们在文艺欣赏和文化消费活动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自然而然的认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充分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独特的理论魅力和强大的文化生命力,拉近其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其亲和力和吸引力。(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孟 轲 马从辉)

  加强和创新基层理论武装工作

  基层干部群众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对象和主体力量。基层理论武装工作担负着促进基层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任务。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和创新基层理论武装工作。

  创新工作方式。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开展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必须培养和运用创新思维,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实际。为此,应在创新理念上下功夫,着力解决认识问题,充分认识理论武装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需要,是基层发展和个人进步的需要,进而营造重视理论武装、热爱理论武装工作的浓厚氛围。在创新内容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把学习党的理论与学习专业技能和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既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全面学习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市场经济、国际关系、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优化知识结构。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创新组织机制,建立规范的学习制度,不断健全集中学习、党员培训、学习考勤、学习建档、情况通报等制度;健全保障机制,保障理论中心组学习经费,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理论武装阵地、设施、场所等硬件建设,对在职提高学历给予学费资助;等等。

  增强服务意识。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意义在于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决策,做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应增强服务意识。应坚持理论学习服务大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理论宣传服务发展,紧紧围绕重大理论、重大问题、重大部署,组织各级宣讲团到基层进行宣讲,让群众理解并实践党的创新理论,从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坚持理论研究服务决策,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重点,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推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回应大众关切。对基层来说,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是做好理论的宣讲和解读。做好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应时刻关注群众需求、及时回应大众关切,努力做到立体化、通俗化、亲民化。立体化,即推动理论武装与新闻报道、舆论引导、主题教育、文明创建等工作相结合,在相关宣传活动中体现理论含量和智力支撑;调动党委、政府各部门和社科院、党校、讲师团、高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整体效应;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俗理论读物等传统媒体开展理论宣传的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手机报等新兴媒体,迅速抢占理论宣传新阵地,不断扩大理论宣传覆盖面。通俗化,即把“普通话”和“地方话”结合起来,把“官话”和“术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多用群众语言阐释理论,说短话,讲“方言”,力求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运用理论+文艺、理论+科技、理论+典型等宣讲形式,努力让群众易学易懂、真信真用,印证和展示科学理论的魅力。亲民化,即针对普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以事释理、以情动人、以小见大,把真情传播与理论阐释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理论宣讲“菜单式”服务品牌,变“灌输式”为“互动式”学习。例如,可以从新农村建设、群体性事件、土地建房、税收计生、村民低保、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等方面选题,析事明理,在“润物细无声”的互动交流中为群众解疑释惑、帮助群众提高思想认识。(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李绪先)

  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力点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既是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走进人民群众、实现大众化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应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规律,深入把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力点。

  推进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实践。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途径,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前提。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马克思主义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特色。当前,应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总结新经验、探求新规律、作出新概括,形成更加全面系统、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引导力的理论创新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理解、所接受。

  力求通俗易懂,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实践的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面向生活、面向大众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理解、所接受,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这就要求用人民群众熟知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传播马克思主义,实现由理论术语向大众话语的转换、从“基本原理”到“生活道理”的转换,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话语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从书斋里、书本上、文件中走出来,深深融入群众、真正掌握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创新方式方法,多渠道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曾将方式方法比作过河的桥或船,认为“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马克思主义要走进人民群众、融入人民群众,必须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新途径、新载体。90多年来,我们党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探索出了一系列符合人民群众实际、行之有效的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我们既充分运用好报纸、杂志、图书等纸质媒介,又充分运用好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还充分运用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特别是在当前思想文化多元、价值取向多样的背景下,应积极构建覆盖广泛、方便快捷、立体互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全方位、多渠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教条,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握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西南大学 孟献丽 王玉鹏)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3日 05:2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