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有创新意识 才能奋发有为(人民观点·为什么要增强“四个意识”?②)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有忧患意识 才有清醒头脑〔人民观点·为什么要增强“四个意识”?①〕

  “中国的独特性”也对我们党自身建设提出了挑战。信息化时代,问题出现的放大效应愈益明显,留给政府解决问题的时间越来越短,社会公众的期望越来越高,敦促政府付诸行动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个带领世界1/5人口迈向现代化的世界最大执政党,能否在“挑战—应战”中锤炼更强大的“核心领导力”,同样需要增强创新意识。

  一曲优美的“航母style”,向世界宣告“辽宁舰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用多种技术打造一座世界为之瞩目的航空母舰,如同中国破浪前行的一个预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锻造出一艘停泊在太平洋东海岸的巨型“经济航母”。

  回望历史,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另辟蹊径开辟中国道路;瞻望未来,离开创新,就难有中国道路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在十八大报告中出现57次之多:创新型国家、创新型政党,科技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创新的要求,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创新的意识,也与这个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不是中国喜欢标新立异、刻意独树一帜、热衷于“不走寻常路”,而是基于“中国的独特性”,通往“中国梦”的复兴之路不可能照搬复制他国模式。8亿多农民、5亿多网民、2亿多流动人口,中国推进的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进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这些西方国家依次经历的历史阶段,却在同一个时间点叠加于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水平却远非世界第二大强国,甚至被称为“早熟大国”。正如外国学者所言,“中国遇到的挑战,从规模来看,从复杂的程度来看,都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创新”。

  当“北上广”能够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比肩而立,西部还有许多孩子为营养午餐发愁;“先富起来”的群体消费让欧洲发出“谢谢中国”的感叹,大多数低收入人群还在为基本生存奔波;发展方式转变尚未完成,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新诱因……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使得帕累托最优的改革路径日益难以实现,在利益权衡中盘活改革增量,离不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

  “中国的独特性”也对我们党和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挑战。信息化时代,问题出现的放大效应愈益明显,留给政府解决问题的时间越来越短,社会公众的期望越来越高,敦促政府付诸行动的压力越来越大。政府的具体措施还没来得及穿鞋,问题的炒作已经走遍天下,这是我们党正在面临的“信息化时差”。一个带领世界1/5人口迈向现代化的世界最大执政党,能否在“挑战—应战”中锤炼更强大的“核心领导力”,同样需要增强创新意识。

  多元是创新的前提,试错是创新的路径。增强创新意识,需要培养“鼓励探索,允许失误”的宽容氛围。没有鼓励探索的政策,创新的风险和成本就会令许多人难以承受,“搭便车”就会成为理性选择的处世哲学;缺少允许失误的雅量,“无过即功”就会成为明哲保身的生存之道,势必导致智者裹足、勇者止步,“萧规曹随”的惰性有余,“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不足。

  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所强调的,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政党不断保持先进性的关键。走过“钱学森之问”,行进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就一定能用创新托举起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6日 05:47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马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