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加快沿边开放须创新发展战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任务,具体到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上,今后一个长时期内,就是要瞄准薄弱环节,重点抓好沿边开放,以促进沿海、内陆和沿边三个区域均衡协调发展。这也符合报告中“加大”对边疆地区“扶持力度”的精神。

  调整和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迫切要求加快沿边开放。2002年—2011年,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中,沿边开放薄弱、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一是沿边开放落后于沿海开放。从综合反映对外开放程度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来看,2011年沿边与沿海地区分别为14.70%和78.89%,二者相差64.19个百分点。从反映对外开放的对外贸易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对外直接投资额等七个分项指标看,其总量的绝对差距都比 2002年扩大。二是沿边开放滞后于内陆开放。2011年对外开放的七个分项指标年均增长速度,沿边地区有六项低于内陆。七个分项指标占全国的比重,沿边地区是六升一降,内陆地区是七项全部上升。都上升的六项指标中,沿边上升的幅度都低于内陆。从上述指标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中,沿边开放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拖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薄弱环节。而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沿边开放。

  实现区域经济与对外开放良性互动,迫切要求加快沿边开放。区域经济与对外开放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相作用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域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它决定对外开放的实力和水平;对外开放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环境,具有反作用,应超前发展。外贸增长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1年沿边省区39.5%左右,全国61.4%,沿海地区70%左右。沿边省区比全国和沿海地区分别低20—30多个百分点。与发达省市相比,沿边省区的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小、层次低、结构不合理、效益差,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有限。2002—2011年,沿边省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低于沿海和内陆,占全国的比重由 14.76%下降到 13.50%,下降1.26个百分点。形势不容乐观。对外开放没有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理想的环境、提供强大的动力。而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良性互动,迫切要求加快沿边开放。

  应对我国周边政治安全的新挑战,迫切要求加快沿边开放。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方面,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同时,随着美国全球战略调整、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新的周边安全形势对沿边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重的责任。在我国外交战略中的“周边是首要”,强调的是国家安全的区域布局中周边国家的优先重要地位。政治安全是根本,经济安全要服从和服务于政治安全。同理,外交战略是核心,经济战略要服从和服务于外交战略。我们通过加快沿边开放,发展和提升与陆路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可以为巩固和加强与其政治关系、提高国家政治安全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增强外交实力。陆路安全水平提高了,又可以为海上安全提供支撑,拓展保障空间。

  加快沿边开放,必须要创新发展战略。一要调整和创新区域开放政策。由过去的主要向沿海地区倾斜,逐步调整为主要向沿边地区倾斜。在贸易、通关、财政、税收、金融、外汇、投资等方面给予沿边地区更多的支持。二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要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把调结构、增效益摆到更为突出的位置。要实现由片面重视出口向进出口平衡转变,要实现由片面发展贸易向贸易与投资合作并重转变,要实现由主要利用外资向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转变,要实现由边境经济贸易合作向区域经济贸易合作转变。全面实施对外经济的转型升级。三要继续探索沿边开放的新模式。在国家先后创建和布局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区和试验区、边境特殊经济开发区等沿边开放的具体模式的基础上,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创新沿边开放的具体模式和做法,推动沿边开放的持续健康发展。四要加快提升沿边省区区域经济竞争力。沿边省区要依据自身的条件,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体制和科技创新,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和企业队伍,做大做强做优支撑沿边开放的经济基础。

  (作者:崔玉斌 单位:黑龙江省委党校)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0日 15:30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