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传播党的声音的忠诚使者——记河西区基层形势政策宣讲员史国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史国玮到城市职业学院河西分院青年党校为学生们讲课。

  11月15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就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河西区区委宣传部,为的是能够尽早获取一些关于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的相关材料。他是谁,为什么这样着急呢?

  他就是天津市优秀基层宣讲员、河西区形势政策与理论宣讲团成员——退休干部、共产党员史国玮。

  他不是什么明星大腕,却拥有一群铁杆“铁丝”,虽年近七旬,却依然活跃在社区、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讲台上,是群众追捧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明星;

  他的家里没有花鸟鱼虫,却有满满一屋子的书籍、报刊和剪报、资料;

  他宣讲时从不拿讲稿,却总是能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各种数据、各个事例脱口而出,准确无误;

  他博闻强识、有求必应,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到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任由大家点题;

  他的宣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引得全场掌声不断、喝彩频频;

  他忠诚地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让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形势政策及时准确有效地传达到基层,扎根在党员群众心中。

  用心宣讲,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1978年,34岁的史国玮,经过14年的不懈追求,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觉得,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了他政治生命。从此,他立下誓言,要把一生献给党。

  2005年,史国玮从河西区区委机关退休了。家人和亲戚朋友都知道,他有一个特别爱学习、特别爱干事、特别爱较真的习惯,都纷纷劝他,“辛苦一辈子了,该歇歇啦,平时上上老年大学,没事可以旅旅游、健健身,要不就钓钓鱼、下下棋,好好享受一下老年生活。”可是史国玮却觉得,打牌喝茶、提笼架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虽然退休了,但是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忘,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用好专长、发挥作用,为社会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看到身边很多离退休老同志仍在不同方面发挥余热,更激发了他老有所为的热情。

  史国玮经过反复思考,认真分析,觉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人”。尤其是在社区,人们了解学习形势政策的渠道和途径较少,迫切需要有人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重大举措,把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把天津的发展变化,面对面地送到群众中去,把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

  于是,他毅然选择了继续做一名基层形势政策宣讲员。

  史国玮曾经当过中学的团干部、政治课教师,又在河西区委机关工作了20多年,做过区直机关党委副书记,讲党课他最拿手,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很在行,当时在河西区已经小有名气。

  退休后,史国玮依然保持着在岗时的精神状态和良好习惯,天天坚持学习、思考问题,坚持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宣讲素材。人们会经常看到他奔走在河西区和全市的大街小巷,穿梭于街道、社区之间的身影。史国玮觉得,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时候看上去距离基层群众很远,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有人解读、来宣传。讲形势教育课不能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而是要走到群众中去、走进群众心里,融会贯通、吃准吃透,群众才会想听、爱听,才能听得进去。

  对于史国玮的选择,家里人起初也不是很理解,担心他的身体会吃不消,但看到老百姓的真心需要和欢迎,看到他的痴迷和执著,看到他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和满足,家里人慢慢地理解了。儿媳妇曾经玩笑着劝家里人:“我爸爸不抽烟不喝酒,只有这么一个爱好,而且还非常健康、非常有意义,咱们没有理由不支持。”自此,家人成了他搞好基层宣讲的坚强后盾,也成了他每次主题宣讲的第一听众。

  多年来,史国玮已经拥有了一群忠实的“粉丝”,这些“粉丝”大部分都是社区的党员和群众,他们经常追着史国玮跑,都说史老的宣讲听不够。家住挂甲寺街书苑里社区77岁的退休教师徐惠珍就是史国玮众多“粉丝”中的一位,她每次听史国玮讲课,都是提前来坐在第一排,认真做笔记,经常交流体会。她说:“史老师讲课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能够解疑释惑,让大家心里亮堂,我们太需要了。我跟史老师说好了,他不管上哪儿讲课都得通知我,我准去!”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市第九、十次党代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双百”人物、感动天津人物、弘扬天津精神,河西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国家文明城区……形势走到哪,群众需求在哪,他的宣讲就及时跟到哪。逐渐地,史国玮成了宣讲名人,从本区讲到了外区、从基层社区讲到了机关单位、从小工厂讲到了大公司。他的宣讲课已经成为河西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必选课,成为全区政工干部继续教育的必修课。他已成为区形势政策和理论宣讲团重要成员,成为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成为多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高级宣讲员,成为市妇联巾帼宣讲团唯一一名男性团员……

  河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英感慨地说:“在我们基层,特别需要像史国玮这样的宣讲员,他们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到千家万户,既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沟通了情感,又凝聚了人心、推动了工作,是党和政府声音的宣传员、传播员,他们的工作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用功宣讲,讲到点上才能印在百姓心里

  如何理直气壮地讲好大道理,把原则的、抽象的、宏观的理论问题讲充分、讲透彻、讲明白,是史国玮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多年来,史国玮经过不懈努力和实践,摸索出了“学习积累——走访调研——搜集资料——总结提炼——领会背诵”一整套宣讲思路和方法,形成了“大政方针本地化、主流理论大众化、严肃问题通俗化、宣讲形式多样化”的宣讲模式和特色,使他的宣讲有理有据、有声有色,真正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史国玮深知,宣讲要想让大家爱听、想听、管用,就应该首先做到自己真学、真懂、真信,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地讲、因地制宜地讲、深入浅出地讲、情理交融地讲,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因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近乎苛刻的硬规矩——讲课不拿稿。

  宣讲会上,他从不带讲稿,有时只带几张简单的卡片或一两页纸的提纲。他始终直视听众,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一个个生动故事、一位位典型人物、一组组准确数据,大到国际国内形势、小到百姓生活,无不信手拈来,令人口服心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精彩宣讲的背后,都凝结着史国玮的心血和汗水,为此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为准备好一次宣讲课,他都要反复斟酌打磨稿子的结构、内容、语言、事例,然后一字一句反复理解,直至背下来。“年岁不饶人,背稿是很困难,但是我感觉这样的宣讲效果会更好,不管多苦多累,我都想方设法把宣讲内容尽量背下来,这样才能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他坚定地说。

  “要想讲到点上,必须导向正确、观点明确、例证准确。”为了精心讲好每一课,他首先做的一门“功课”就是大量搜集材料,进行学习积累。他每天将《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学习活页文选》、《时事报告》等报纸杂志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国内外大事、市情区情、重要理论文章、鲜活实例等分门别类地剪辑粘贴成册,随时随地翻看学习。每次新闻节目一开始,他都会准备好纸和笔,以备随时进行记录。他还坚持上网搜集学习材料,虽然用起电脑来比较吃力,但是看到有用的资料,他还是坚持立刻用笔记下来,有时一抄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吃饭催他好几遍,他都舍不得离开电脑。

  日常生活、走亲访友,随时随地都成为他的“信息源”。有时,老伴特意为他安排些休息活动的时间,就拉着他去朋友、亲戚家串门。可是每到一家,和大家打完招呼,史国玮就看准了报纸和电脑的位置,一声不响地直到把自己想要的资料“搜刮”到手为止。他的亲戚朋友每次看到他来了,直接就把家里有的报纸杂志全搬到他面前,任他选、任他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搜集整理的资料有整整四五箱子,家里堆起了“书山”、“稿山”,他的房间也基本上无法立足,而这些,恰恰是史国玮最引为自豪的财富。

  他还坚持每周参加体院北老干部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他是这个平均年龄80岁的理论学习组里最小的成员,并被选为副组长,在这里他和老同志们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分享宣讲心得、共享宣讲素材,每个宣讲专题都在这里进行第一次试讲,听取老同志意见。同是这个学习小组和区宣讲团成员的魏乃生感慨地说:“国玮在我们这个小组是个‘年轻人’,每次来了都积极主动为大家服务,他每次的宣讲课也都让大家先听听,给他把把关,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们这些老同志都很佩服。”

  除了学习,他还坚持在每次宣讲前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了能给河西区教育局举办的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宣讲好,他就带着问题走访了7所中小学幼儿园。由于学校安保要求比较严格,有时他就在保安室与学校负责同志进行交流。在一所幼儿园,他曾隔着护栏与园长长谈一个多小时……虽然有时候调研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但史国玮都不在意,总会想办法达到调研目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长年累月的积淀,让他有了融会贯通、求新求变的能力,更有了来者不拒、有求必应的底气。史国玮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有时候基层宣讲就像是做‘翻译’,要先把外语翻译成中文,中文再转化为方言,老百姓自然就明白了。”面对机关干部,他谈大局、讲大事;面对社区居民,他讲决策部署、讲身边变化;面对年轻人,他能引用网络时尚语言;面对老年人,他能抚今追昔……场上场下总能迅速融成一片,产生情感共鸣。建党90周年之际,为了宣讲好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史国玮光《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天津市党史》等党史资料就通读十几本。在市妇联宣讲时,他还专门翻阅了《中国妇女百年运动史》等书籍,笔记达上百页。给天津港讲课时,他结合天津港发展实际,整理了近6万字的资料,用掉了十几个笔芯。宣讲结束后,有的同志握着史老的手说:“您讲得太精彩了,从党的一大到十七大,每次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题、意义、重要事件、人物及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还特别准确。听了以后我们更感觉到我们党奋斗历程的艰辛和我们党的光荣伟大。”党的十八大闭幕的第三天,河西区的60多名环卫工人代表聆听了他的宣讲。讲课前,他专门走访了正在工作的环卫工人,讲课中,他与每位来听课的工人一一握手,表达对他们的感谢,有针对性地宣讲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三农”问题。结束前,伴着《越来越好》欢快的旋律,他和环卫工人们一同高歌,大家都感觉心里热乎乎的。

  越秀路街宣传科长王燕说:“史老通过互动交流、图片展示、歌曲传唱等方式,让宣传变得更加通俗生动,信息量非常大,节省了我们大量学习消化的时间。”

  用情宣讲,经风沐雨映衬人生价值

  “我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这样我的宣讲别人才信服。”

  史国玮已经把宣讲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他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去影响和带动基层党员群众,在心灵交汇中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充分利用河西区政协特邀委员和区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等身份,尽可能多地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社情民意,使宣讲更接近群众。宣讲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期间,为了让基层群众更多地了解党代会中提出的“关注和解决民计民生”等相关问题,他专程到文化中心、北宁公园、保障房建设等几十个“民心工程”项目现场,边调查走访边记录,还用自己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现场图片,在宣讲时一一播放给大家看,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在民心工程建设中的务实举措,将一个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美丽天津展示给社区群众。下瓦房街东舍宅社区居民康胜利说:“在天津生活了这么多年,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现在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特别感谢史老能将这些好消息告诉我们,特别感谢市委、市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作为天津人,真是太自豪了。”

  饱含真情,做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是史国玮的追求。一次,他了解到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后迟迟没有开放,群众有意见,他便直接去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及时向社区居民做了反馈和沟通,赢得了大家的理解,也促使了该中心尽早开放。业余时间,他除了支持老伴的楼栋长工作外,自己还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发挥一名老党员的作用。河西区宣讲团团长于荣清感慨地说:“史老已经把宣讲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达到了一种高尚的境界,他就像‘信号源’,给全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人到无求品自高。他宣讲从来不计报酬,虽然身体不是很好,还经常自己骑车或坐公交车去搞宣讲。2000年,他就被查出了严重的神经根性颈椎病,身体多次发出警告。最厉害的是2008年10月4日那天,正忙着外出调研的史国玮突然晕倒在路边,被人送到了医院,医生要求他立即手术,但那段时间他因为忙于宣讲,坚持要保守治疗。住院期间,他还叫着老同志、老朋友来医院交流宣讲思路、研讨讲稿,亲朋好友怎么劝都阻止不了他。他的爱人鄢世荣心疼地说:“他只要忙起来,什么病都忘了,不管不顾,我们一家人都特别担心。”一次,南开区嘉陵道街有一名基层宣讲员慕名想来河西区听他的课,但史国玮在和这名宣讲员的电话沟通中得知其身患重病,他就自己用了2个小时,转了3次公交车,辗转找到这名宣讲员,和他交流了1个多小时,并约定好在这个宣讲员的社区进行一次宣讲活动。

  60多个专题、上千册图书资料、65万字的宣讲提纲、200多个调研单位、360场讲座、2万多人次的受众,记录着这位退休老共产党员的精彩足迹。

  我们祝愿他永葆青春、健康幸福。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0日 15:54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