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九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这三个倡导,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点睛之笔,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又一重要创新。

  这三个倡导,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和崇高理念,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共同价值理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全体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作为一个科学完备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有深厚传统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征;既有理论延续性,又有现实针对性;既有目标追求,又有价值导向、行为准则,是激励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精神状态。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演进,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急剧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越变革,价值观念越多样,就越需要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上,形成鲜明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的新概括,抓住了整合多样社会意识的关键和根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必将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内核,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进入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无论是在文化市场上的竞争,还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本质上都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与较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只有汲取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具备广泛的可接受性和价值感染力,才能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中占据有利位置。十八大报告将人类共同价值准则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价值相融于一炉,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文化内核,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核心价值观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程度,与其传播力、渗透力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核心价值观能在多大范围内起作用,取决于其是否能融入国家、社会、个人等各个层面,是否能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思想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培育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使之真正入脑入心,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行为规范,发挥实际作用。只要我们努力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感染力,提高引导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就一定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强大的生命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精神支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0日 15:57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