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日,东海舰队某快艇支队与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开展“网上名师面对面,理论武装你我他”活动,院校专家的深入解读,为官兵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起到很好的释疑解惑作用。叶文勇摄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凝聚力量、继往开来的行动指南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实践。

  科学发展观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基础上,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坚持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贯彻了党的基本路线,明确了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深刻反思、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仍然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科学发展观是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提出来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任务,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明确了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从党的十六大的三位一体,到党的十七大的四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八大的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发展完善,体现的是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对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系统回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后提出,深刻揭示了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推动社会发展、维护人民利益中的重要地位。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意味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治国理政的方略更加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全面。

  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时代发展,努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也是中华儿女长久以来的不懈追求,是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小康”理想、党的十二大郑重承诺要“达到小康水平”,到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七大对这一目标继续进行全面部署和推进,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同的目标要求背后体现的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蓝图,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阶段和目标的准确定位。“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建设”到“建成”,体现的是对过去十年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时代任务的自觉担当和对未来发展的庄严承诺。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明确了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价值标准。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用最简洁、最生动的语言揭示了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根本立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是党的政治宣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正魅力所在。

  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理论,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指导和强大力量。当前,我国正处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应对新挑战、破解新难题,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

  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过去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本经验,也是今后工作的根本要求。站在今天回首过去,人们公认,过去十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总结十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意味着我们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问题的理论自觉,意味着中国的发展终于不再完全“摸着石头过河”而日益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规律性。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构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建设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中国未来发展的路径和前景也愈发明晰。

  破解发展难题,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但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重要的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新问题又渐次凸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既是对国家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也是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的紧迫要求,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宏伟目标。与我们已经实现的总体小康相比,全面小康意味着“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虽然已有的成就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工作仍有不足,任务依然艰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等等。因此,党的十八大叮嘱全党同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这里强调了苦干和拼搏,强调了智慧和勇气,更强调了要发挥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强大指导功能。

  履职尽责、改革创新的思想保障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科学发展观正是这种彻底的能够说服人的科学理论,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念、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思想保障和动力源泉。

  科学发展观鲜明的精神实质与党的思想路线一脉相承,深刻揭示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党永葆生机活力和国家永葆发展动力的思想源泉。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的法宝。实践在不断前进,指导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弘扬这一精神实质,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最好坚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是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思想理论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基本结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自身建设。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点。党坚强有力,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们就幸福安康。

  科学发展观是改造主观世界、提高实践能力的科学理论,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转变观念、提升能力。一是要转化为理想信念,真学真懂,增强思想认识上的坚定性。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意义非常重大,内涵十分丰富。只有从理论上研究透彻、阐释明白,真正掌握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在思想理论迷雾中辨明方向、分清是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二是要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真信真用,增强实践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和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我们分析问题、指导工作的强大武器。坚持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牢固树立、自觉坚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南京政治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姜延军、刘宝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1日 05:34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