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文化自觉与道路自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十八大报告关于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论述,既从道路、原则的高度指明了方向,也从文化建设的各个具体方面做出了系统的部署。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我们还要继续深入学习、深化理解,这里只谈几点个人初步的学习体会。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关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提出,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对世情、国情的深刻认识。

  放眼全球,当代世界正在走向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国际体系中新的权力和利益分配的格局正在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与经济和政治日益相互交融,文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日益明显,文化的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对于文化实力的建设也日益重视。因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所指向的正是中国如何在文化转型的时代取得文化发展的自主地位,如何在正在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中确立自己的位置这样一个时代的命题。

  回看国内,经过60余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尤其经过最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了近代100多年来的历史最高点上,也走到了一个通向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的历史关节点上。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刻,执政党要重新思考和确立发展的目标。经济的发展始终是中心任务,但GDP至上、缺乏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人的发展已经为“发展”的内涵做出了新的定义。这是一种新的文化观,也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一切领域的发展都要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

  第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觉和理论自觉。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道路就是旗帜,就是方向。在文化格局多元发展、社会思潮多元碰撞、价值观念多元表达的今天,走什么路的问题分外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提出,为全党全国人民指出了一致的目标和方向。

  道路指向未来,也接续历史。道路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历史资源的吸纳。文化的建设不是推倒重来,不是一味地“破旧立新”,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改革发展。今天的文化建设,要接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要继承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传统,返本源而开新篇。我们要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立基于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文明传统、100多年自强奋斗历程、90多年革命建设经验的道路,是一条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道路,是一条打通过去和未来的道路。

  道路是走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也是总结出来的。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已经走过的道路,需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说明和总结。从实践到道路到理论,是一个循环往复又不断提升的过程,正所谓“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总结,关乎话语权,关乎文化领导权,关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觉。

  第三,提倡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发展规律上的自觉。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创造的活力和动力蕴藏在亿万人民之中,尊重文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推动文化的解放和文化的民主,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是文化走向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指导改革开放事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解放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是文化走向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破除,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表达的正是一种文化解放的意识和决心。10年来,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目标的文化体制改革按照中央部署的时间表、路线图顺利推进,迄今,文化单位的分类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十年一役的成功,并非改革的收兵之日。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仍需巩固,体制机制的改革仍需深化,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仍需进一步解放。

  文化创造活力的解放和激发有赖于体制机制改革,也有赖于发扬文化民主。文化的民主,首先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权,鼓励自由的探索、自由的表达和自由的创作。回顾我们走过的文化道路,就会看到,文化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追求。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此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文化政策。1979年10月,邓小平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重申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将之解释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双百方针”一直是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十八大在重申“双百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是对“双百方针”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对其文化民主内涵的明确揭示。

  (作者:田嵩燕 单位: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1日 16:30 来源:中央党校网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