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余秀冰:生态文明建设 总体布局新拓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深刻表明我们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

  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提生态文明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将生态文明列为单篇重点阐述,使“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如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们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拓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拓展。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生产力落后,要改变这个面貌,必须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在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时,我们党又认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也到了亟待改革的地步,从而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随后,又把发展的重点拓展到文化建设方面,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在中国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时候,我们党审时度势,把关注点放到了社会建设方面,放到了解决民生的问题上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

  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七大,我们党开始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要求。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全面小康的重点要求有五个方面,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说明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将“四位一体”拓展成“五位一体”的基本设想。党的十八大,则使这个基本设想变成了完整、系统的思路、成为全党统一的意志。从而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理论。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里,就是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就已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在以往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几乎都走入一个误区:以生态环境的沉重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一定环境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都包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我们审视发展所走过的路,如果说之前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下了很大的功夫,在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方面却应该有待提高。那么,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定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才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有效落实。

  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基础性地位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意义重大。

  考究历史上那些古老文明衰落的原因,多数皆因生态环境的破坏所致。例如,两河流域蕴育了古老的人类文明,但由于过度对环境的开垦,使这个历史古老的文明最终变成了荒漠。在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更是成为影响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良好的生态,其他方面发展再充分,也有可能毁于一旦。当今世界全球变暖也对人类环境敲响了警钟。

  因此,要保证当今中国创造的辉煌文明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务之急。我们过去把经济称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实际上,经济也是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些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往往也是生态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如果一个地区只是荒山戈壁,做再大的努力也难以改变穷困面貌。由此而言,生态文明是发展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其基础性地位必须得到最有效的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对当今世界性难题作出负责任的回答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伟大事业的战略任务,是中国对当今世界性难题所作出的负责任的回答。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任何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都有可能产生全球性影响。中国下大气力建设生态文明,必然为改善全球性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将生态文明首次纳入其中,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充分体现了我们迎接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信心和决心,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保护全球气候履行国际义务的诚意。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这说明中国在解决世界性环境问题上迈出了更为果断的一大步,不仅是对中国环境的负责,也是对世界环境的负责。(作者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1日 16:53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