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江泽民考察广东 “三个代表”出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州上下九商业街参观。

  2000年2月,江泽民在顺德七巧园艺场考察时,与陪同参观的李长春等人合影留念。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出席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时,首次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000年2月26日,《南方日报》头版记录江泽民在粤考察。

  南方记录

  2000年2月底,初春的南粤大地,万木葱茏,百花争艳,处处充满生机。在出席了广东茂名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之后,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围绕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两个题目进行调研。他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2月26日,南方日报在头版刊发长篇通讯《紧密结合新历史条件加强党的建设始终带领全国人民促进生产力发展》。

  2000年是我国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报道说,江泽民看到深圳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非常高兴。他指出,深圳以及其他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带来的伟大成就的一个生动反映,是我国二十多年来实现的历史性变革的一个很好的缩影,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一个有力印证。实践已经雄辩地说明,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制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完全正确的,是我们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江泽民同志始终关注并思考的重大问题。报道说,2月22日,江泽民深入到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南岭村,与村党支部成员、村民党员代表就基层党的建设进行座谈。23日上午,又在顺德市主持召开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听取了顺德市委和部分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汇报,详细了解顺德市企业党建的做法和经验。24日下午,江泽民在广州市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与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和街道党组织负责人,共同探讨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江泽民对他们在党建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换了人间

  广东积极践行“三个代表”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讲话发表后,广东省委专门召开全会学习讲话精神,提出广东将不负党中央和江泽民的期望,模范实践“三个代表”。

  2000年3月8日,即江泽民重要讲话发表十多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专门就“三个代表”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化,对时任惠州市委书记的李鸿忠提出了要求,希望惠州在这方面抓出成效来,创出经验来。

  惠州立刻行动起来。他们以最短的时间编写13万字的《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读本》,印发至全市党员人手一册。惠州市主要领导带领市、县两级干部近6000人组成的670多个工作队,活跃在惠州田间地头,着重解决当前农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惠州还决定投入1200万元治理西湖污染,年内为老百姓办13件实事,推动解决老百姓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

  同时,全省县处级以上干部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也进一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行。

  2001年3月,全省开始了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第一批1923个乡镇自当年3月上旬全面铺开。全省各级共有28万名干部进村入户,较好地解决了一批农民最盼、最急、最难、最怨的问题,推动了农村的各项工作。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我省抓住重点,大做文章。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当年,我省8县(市)坚持从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8县(市)在整治中共调整县镇村领导班子283个,撤换领导班子成员358名,使后进镇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

  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从严治党”

  还看今朝

  9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传递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为我国相继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根本保证。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同时,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会指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全会强调,“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由此,全会得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的重大判断。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全会决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动党的建设创新,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专家表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主题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充分表明了党在面临挑战时的高度自觉和清醒认识,而相关工作部署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顺应人民的迫切期待。

  广东不断探索党建新问题

  记者点题

  曾几何时,民营企业家入党是一个大是大非的政治命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首先碰到了这个问题。改革开放后,有些党员“下海”经营企业,带头致富,从无产阶级先锋队变成了私营企业主,变成了老板,但党组织并没有开除他们的党籍或劝他们退党,他们仍然是共产党员。那么,原来不是党员的人虽然成了老板,但他们拥护共产党,遵纪守法,如果他们具备入党条件并要求入党,却不能入党,就会产生矛盾和困惑。

  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工厂承包制改革再到股份制改革,从“雇工”争论到放开物价,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碰到的问题,广东往往要先碰到。广东如何通过改革创新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全国改革的标本,和进一步创新的有力参考。

  作为一个最早为私营经济正名、拥有数以千万计外来工的省份,广东先行先试,率先对这些新领域的党建问题进行探索:

  1985年3月3日,《南方日报》就发表报道,“把热爱党的能人吸收到党内来!”把农民企业家谢耀文光荣入党的信息传向千家万户;

  1988年,广东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广东省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暂行条例》、《关于加强农村外出外来党员管理的意见》;

  上世纪90年代,广东继续出台一系列规定,加强外商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新领域的党建工作。

  而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一年之后,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80周年。在这一年的7月1日,江泽民同志发表讲话,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优秀的民营企业家、非公有制人士也可以入党。

  而在进入新世纪,新课题不断涌现。例如,我国国有控股企业改制后,将主要经营管理权交予外方,如何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广东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作。2006年底,广东发展银行成功重组,引进了美国花旗集团等投资者团队,迎来了“洋行长”。该行党委积极顺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按照“总揽不包揽、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的原则,积极探索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春天的故事从广东唱响

  延伸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走出十年浩劫的中国百废待兴,1977年7月,年逾古稀的邓小平第三次复出。11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就来到广东,广东省委的负责人向他汇报工作。

  当年的广东,由于刚刚摆脱10年“文革”动乱,经济发展水平同毗邻的香港差距很大,一些边境地区的农民外逃出港的问题十分突出,边防部队防不胜防。当省委领导汇报这一情况时,邓小平认为,关键是经济问题、政策问题,不是部队管得了的。他明确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打破僵化、调整政策,就是要改革。

  随后不久,中央决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广州、湛江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第二年,又决定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洲地区列为开放区。

  1984年春天,经济特区已经运行五年。看到特区一片热火朝天、兴旺发达的景象,邓小平在珠海欣然提笔,题下了“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在广州,他又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作为特区的创办者之一,江泽民对经济特区同样怀有深厚的感情。2000年春天,江泽民来到广东高州,在广袤葱郁的荔枝园里,亲手栽下了一棵荔枝树。高州人为这棵植于高州根子镇望景台的荔枝树取名“中华红”。

  这年春天,在广州珠岛宾馆,江泽民在听取了广东省委的工作汇报之后,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郑重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3年春天,就在广东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广东抗非一线。

  在这次视察中,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他要求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交出优异的答卷,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20多年来,党的许多次重大思想解放、重大理论创新,都与广东的实践密切相关,都与广东的春天相逢相识。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3日 16:38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汪蛟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