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贯彻十八大精神基层行基层行⑨:昔日黄沙风口 今日草茂水秀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记者朱伟华(右一)在富家屯采访。张士英摄

  从哈尔滨驱车前往大庆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远远望去,辽阔的大草原在冬日披上了洁白的衣裳。道路两侧,喜鹊时而在树梢盘旋,时而落在公路上。途经松林公园,登上新店林场的瞭望塔,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全国少见的、面积近6万余亩的人工樟子松林,还有大片的杨树林、榆树林,在白雪的映衬下,茫茫林海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而就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狂风肆虐,黄沙漫漫的“西北风口”。

  杜尔伯特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是全国90个完整沙区县之一。境内八大沙地、两大荒坡,统称“西北风口”。解放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0.36%,草原沙化碱化严重。本世纪初,生态“癌变”已至生死攸关。“沙田人,命真苦,一天吃进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这句民谚道出了杜尔伯特当年不堪回首的生态状况。

  杜尔伯特县永胜村村支书张瑞河,是土生土长的坐地户,他告诉记者现在住的富家屯以前叫大荒屯。“那时这后面就是一个大沙包,一点儿草也没有,道北的房子都被沙子埋上了,村民都搬到道南住了,沙堆撵着人走。”张瑞河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沙棘林说。

  “那时我们这里的庄稼一年种两三茬,因为种子经常被风沙刨光,一亩地打500斤粮都算大丰收。只要风沙刮一天,就别指望过上消停日子。”陪同记者采访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吉宝亭补充道。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总人口25.5万,其中蒙古族占18.2%。原有草原469万亩,全省最多,失去了草原,自治县就丢掉了命根子。进入新世纪以来,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打响了一场风、沙、碱兼治,林、草、水并举的生态大会战,建设黑龙江“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

  草原全面禁牧,承包到户经营管理。乡镇场落实不到位,警告、通报、追责,视情况给予主要领导通报、诫勉谈话、调离。出台饲草种植、水利建设、奶牛小区建设优惠政策,使禁牧政策顺利地得到执行。

  “十一五”期间,全县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治理“三化”草场103万亩,草原面积恢复到380万亩。牧草平均增高30多厘米,草原植被覆盖率提高了49%;治理后的草场草群平均高35厘米,覆盖率提高到75%,亩产草量由35公斤提高到132公斤;产草总量增长了20万吨,年产值近亿元。

  全力推进“堵西北风口”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先后开展了11次大规模治沙造林战役,投入14万余人次、9500万元,造林57.6万亩,筑起一道长近90公里、宽近20公里的绿色屏障。目前工程接近尾声。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治沙造林补贴资金1.2亿元,仅县乡两级政府就投入苗木补贴1200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人工造林面积达12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2%,活立木蓄积量达473万立方米,经济价值近20亿元。在林网的庇护涵养下,粮食亩产量由12年前的89公斤提高到现在的233公斤。

  生态好了,商机来了。伊利集团先后投资17亿元,建成6期项目,每年可纳税2亿元。一家世界知名羽绒服企业看好大草原,正在积极运作投资养鹅项目;生态好了,旅游也火了。连环湖温泉景区跻身“最佳国际休闲生态旅游景区”,今年吸纳旅游项目投资20亿元。今年年初至今,全县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亿元。

  生态建设贵在立足长远,重在未雨绸缪。据县草原监督管理站副站长郭宗雨介绍,为尽早发现资源环境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杜尔伯特组建生态和环境保护局,并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审计。生态审计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由审计、财政、农委、林业、生态和环保等10个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制定考评体系,审计生态建设资金、造林保持率、水土保持率、植被覆盖率等13项指标,破坏草原等3项刚性指标。一年累计乱开草原50亩以上、乱采乱伐林木5立方米以上、乱挖坑取土,将被一票否决。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近9年和30年前相比,杜尔伯特每年五级以上大风、沙尘、极端天气平均值分别减少56天、10天、8天。环境监测结果显示,空气质量全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有300天以上。曾经的国家防沙治沙重点县,荣获全国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最佳范例奖,被评为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突出贡献单位、国家生态示范区。(记者 朱伟华 张士英)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4日 04:3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