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理论学习中心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

  十八大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历程作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这是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丰硕成果。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这五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看到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许多不足、困难和问题。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十年。这十年,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应对了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抓住加入世贸组织重大机遇,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形象;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及时总结发展经验,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共济、同心同德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办大事、办成大事的巨大优越性;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有力证明了我们党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化解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重要经验。这十年,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奋发图强,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更加光明。

  十年风雨征程,十年改革创新,十年深刻巨变,十年辉煌成就,这是科学发展观得以形成和确立的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十年基本总结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在党的历史上再一次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这也是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历史贡献。

  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主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各个时期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探索和总结发展规律,形成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关乎人类命运、国家前途、人民福祉的重大关切,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建党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跨越,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变成现实。新世纪新阶段,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根据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论的生命在于创新,理论的品格在于创新,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创新。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三、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人口众多,人均国民收入将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让全体人民过上富裕生活,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因此,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自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只有发展,才能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经济总量增加必须要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为前提,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战略保障。改革是未来发展的最大“红利”,要以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智慧的胆略,把改革事业进一步引向深入,坚决清除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破解发展难题,为科学发展、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良好制度基础。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合作共赢是全球化时代符合全球利益的先进发展观,中国的发展是对世界发展的贡献,世界的发展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发展是手段,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目的。要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和共享发展成果。人的本质是自由创造,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只有通过进一步发展加以解决。要按照十八大作出的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部署,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相适应。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种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统筹内政外交国防的关系,内政是外交的基础,外交是内政的条件,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根本保障;统筹治党治国治军的关系,治党是治国的核心,治国是治党的目标,治军是治党治国的必然要求。要把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拓展发展空间,挖掘发展潜力,实现协调互动发展、公平公正发展、长期永续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长期利益和眼前利益、集团利益和社会利益、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不同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引导利益诉求合理可期,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王渊)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7日 14:21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