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张宏志: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2月18日上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管的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在京举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同志共同参会。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以“正确认识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题发言。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转折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仅从这一点而言就决定了这次会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取决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经历了一场剧烈变化,在危机爆发之初,由于我国应对及时、措施有力,在危机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迎来了国内外一片赞誉。国际上有人大谈“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还有人提出了所谓中美共治的G2设想,国内也有很多人陶醉于风景这边独好,然而随着危机的持续发展,从2010年开始,国际舆论首先发生了急剧变化,抹黑中国、怀疑中国、唱衰中国的言论迅速上升,国内的各种不满声音也随之抬头,一些具体的事故和案件也被某些人渲染成道路和制度的失败。这使得中国原本呈现出一片光明的发展前景,突然间似乎变的阴云密布。为什么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会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这使得很多人感到迷惑不解。其实,这一切的原因并不难理解。这是因为,随着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深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极大影响了中国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经意间,中国已不是昨日的中国,世界也已不是原来的世界。

  人们看待中国与世界的眼光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如何看待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看待30多年来我们走过的这条道路,社会上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些人认为,中国的发展环境已经全面恶化,发展空间已经走到尽头,必须改弦更张,另觅道路,有些人认为中国面临的内外矛盾无法解决,只有通过战争或内部动荡才能释放内外压力,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纷乱的各种思潮,十八大报告作出了明确的回答,首先是对国际形势作出全面的分析判断,对中国现实状况和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定位,并响亮地回答了今后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第一,十八大报告对世界发展大趋势作出了明确判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我们要深刻理解报告对于国际形势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分析。首先,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没有逆转。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经济全球化进程遭受挫折,但作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世界范围内生产社会化的客观需要,经济全球化总的趋势不会改变。这一趋势导致了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剧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突然了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模式的必要性,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形成。这些都表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会终结,而是在进一步深化。美国虽然竭力维持单极霸权,但已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借助他国力量来维持旧有世界格局。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渗透,又推动了世界多种文化间的相互激荡,使得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成为相互交易、相互推动、相互碰撞的世界大潮流,这增加了世界的不确定性,也在这种不确定性中蕴藏了无尽的可能性。局部地区的不稳定性有所增加,但世界总体上仍可保持稳定。多极与单极的矛盾仍然是国际矛盾斗争的焦点,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已终究不可逆转。其次,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大变化意味着大挑战,也带来了大机遇。目前,我们面临的正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国内外形势的剧烈变化提出了空前挑战,也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遇到了未曾见过的困难,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手段,成功与失败就在于危与机的转换之间。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

  发达国家的相对衰弱,增强了西方对我国的警觉,其再工业化的努力,也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新的压力,但其在国际公共治理方面,再融资和市场需求等方面,也更加有求于我,这就为我们创造了新的机会。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上升,使我国在某些传统行业中面临着新的竞争,但也为进一步打破少数发达国家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创造了条件,并且为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提供了潜在的新的市场。又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着新的突破,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产生了新的压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形成了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力。总之,从国际形势来看,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仍然大于挑战。实现挑战到机遇的转换,关键在于提高我们自身应对挑战的能力。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8日 15:27 来源:人民网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