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扬州:以项目建设推动创新发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扬州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有哪些思路举措?本报记者近日连线采访了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并请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作点评。

  本报记者:作为十八大代表、扬州市委书记,您觉得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对扬州有何指导意义?

  谢正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我认为这是十八大报告中的一个突出亮点,也为扬州建设世界名城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世界名城首先是创新之城。

  扬州积极推动创新、精致、幸福“三个扬州”建设,并始终坚持将“创新”放在第一位置,十年来在经济社会建设上取得一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扬州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们坚持突出“项目为王”,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机械装备、石油化工、新能源等五大千亿级产业。二是扬州的名城建设进一步加快,高标准保护古城、高起点建设新城,不断彰显扬州城市“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特色,全市城镇化率从2002年的44.9%提高到2011年的57.9%。三是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每年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2011年,扬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4780元、11217元,是2002年的3.2倍和2.9倍。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扬州入选前50强。

  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扬州还存在着发展不全面、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创新发展,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刘志彪:创新、精致、幸福“三个扬州”建设,把“创新”放在第一位置,一方面说明创新在建设精致、幸福扬州中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足以表明扬州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扬州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证明,只有具有创新的思路,才可能产生创新的举措,创造创新的模式,推动创新发展。而这一切,最终落实在民生幸福上。

  本报记者:您刚才提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创新发展。请问现在扬州是如何抓项目建设的?

  谢正义:今年春节后一上班,我们就召开了全市项目建设推进大会,要求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并出台了《扬州市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成立了最高规格的市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并在市委办公室挂牌设立市重大项目推进办公室,各个县(市、区)也参照此模式开展工作。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扬州抓的重大项目是指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或1亿美元的工业和服务业项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的农业项目,以及计划总投资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设施项目。

  年初我们排定了226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4029亿元,并要求各地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定项目地点、定主攻方向、定目标企业意向、定初步招引政策、定工作进度计划、定工作班子和责任人”的“六定”要求组织实施。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推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项目投资规模上,根据省经信委发布的数据,截至10月底,扬州在建5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数居全省第2位。在建和今年已竣工投产的86个工业重大项目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双高”项目有49个,占56.9%。

  刘志彪: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干实事的思路和办法。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区域的建设,最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重要的创新项目来实现的。因此,扬州市委市政府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建设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系,构建重大项目推进组织体系,既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也是一种符合经济规律、真抓实干的方法,响应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的号召。

  本报记者:扬州下一步将有何新动作?

  谢正义:下一步,扬州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坚定不移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谋划和推进沿江地区100亿元以上、沿河地区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建设项目的新突破。“项目为王,人才为纲”,在人才总量方面突出“1111”人才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达1000人,博士人才达1万人,硕士人才达1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100万人;在人才结构方面,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人才建设,加强“四高”人才队伍建设,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素质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适用人才。

  同时,我们将注重引导和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没有本土培育的世界级企业,就没有代表中国特色的世界名城。一方面,大力扶持基本产业重点企业创新发展。所谓基本产业就是与扬州名城建设相契合、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稳定支撑带动作用,具有扬州鲜明特色、比较优势和国际影响力的产业。近期,我们对扬州的基本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汽车、机械、旅游、建筑四个产业为基本产业。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企业强,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强、产品的市场覆盖广、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晓度高、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规范等方面,而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点——创新意识强。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扶持培育本土大企业的行动计划,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创新导向。

  刘志彪:我认为在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扬州市要坚持三个发展原则: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决避免单打突进、孤军深入,坚持与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协同并进,以传统产业发展为新兴产业创造市场需求,以避免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性和脆弱性。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持朝阳做法,避免夕阳做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朝阳产业,它代表未来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市场前途广阔。但是如果采取夕阳做法,就会对率先基本现代化的追赶战略产生实质性危害,为此不仅要利用国外市场,更要奋力开拓国内市场;要站在产业链的高端发展,而不能仅仅满足于低附加值制造;要设置产业进入的高门槛,防止一哄而上。第三,扬州选择了“强政府+强市场”的产业发展调节模式,需要政府在诸如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产业升级的企业研发活动给予鼓励和补贴,以及产业规划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作为。而强市场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大企业的作用、产业集群的作用和跨国公司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8日 21:43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